□ 本报记者 杜再江 通讯员 莫贞方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妇联近年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斛城石榴红”县域民族工作品牌,将引领妇女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深度融合,培育“斛城石榴红 巾帼著华章”民族工作品牌,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出强大的巾帼力量。
强化关心关爱,夯实团结根基
妇女儿童是社会中需要关怀和保护的群体,其幸福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罗甸县妇联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加强部门联动,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妇女儿童工作拓展更广阔的支持渠道,扎实做好关心关爱妇女儿童工作,用爱编织牢固的守护之网。
持续推进“两癌”免费筛查工作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项目,让更多女性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已成功帮助14名妇女获批救助,减轻了患病低收入妇女的经济负担。成功招募100余名“爱心妈妈”与153名留守困境儿童开展结对帮扶,从生活、学习、心理等多个方面给予孩子们关心和帮助,弥补了他们因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的亲情。帮助10名贫困女童申报武警春蕾奖学金,成功获得奖学金共计12.5万元。
罗甸县妇联充分发挥联系基层广泛的优势,积极打造“民族团结一家亲”实践活动平台,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进一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
“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力,我们通过团结各族妇女,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沟通与融合。每一个家庭都是民族团结的小细胞,众多这样的小细胞汇聚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团结力量。”罗甸县妇联副主席黄海霞说。
结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端午节等节日节庆,罗甸县妇联精心组织各类群众性文艺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社会价值共识。2021年以来,该县妇联与各单位、乡(镇、街道)、村携手共同举办文艺活动9场(次),在丰富民族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了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强化文化传承,彰显民族魅力
“我们的刺绣技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文化内涵。文化价值赋予了产品更高的附加值,所以我们可以在市场上有独特的竞争优势。”罗甸绣娘孟晓香说。
罗甸县妇联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工作,深入挖掘和精心培育全县具有民族特色技能的女性人才。建立绣、织、厨、画、染、茶六大类妇女特色技能人才信息库,并积极组织参加省、州组织的各项展示展演活动,有力助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推动各民族技艺工艺品产业迈向市场化。2023年以来,获评该州最美绣、织、厨、画、染、茶娘6人;组织参加2023年黔南州第八届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大赛并荣获刺绣组一等奖1人、优秀奖5人;组织参加2024年黔南州第九届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大赛,荣获刺绣组一等奖1人。
强化技能培训,“绣”出美好生活
“我在附近的工厂务工,方便照顾孩子,一个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真的很不错。”在韦芸服装加工厂工作的工人罗贤美高兴地说。
走进罗甸县韦芸服装加工厂布依族服饰设计裁剪和缝纫加工车间,二十几名工人忙着绘图、裁剪、缝纫加工,为秋冬季服装上市旺季做库存准备。“工厂年销售量可达6万余件(套),产值达480万元。”据工厂负责人韦芸介绍,该厂常年带动当地妇女固定就业27人,年发放工人工资160余万元。
罗甸县妇联用好“锦绣计划”、东西部协作等资源,充分发挥中华民族文化优势,通过组织开展“持家女”、刺绣、面点、美容等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妇女自我发展能力。2021年以来,争取“锦绣计划”项目、东西部协作资金等共计46万元,举办多样化技能培训,帮助罗甸各族妇女提升自我价值、更新发展观念、实现增收致富,为推动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巾帼力量。
据统计,罗甸县共有民族特色服饰、民族工艺品等加工和销售企业(门店)129家,年加工制作民族服饰可达40万余件(套),年销售额达3629万余元,“绣娘”们用灵巧的双手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绣”出增收致富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