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陈百文—— 搭民族团结“三交”桥 铺乡村振兴幸福路 2024年11月01日

□ 本报记者 王宇逍 郑智谦 吕玉昆

“获得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这份荣誉不仅是属于我个人,更代表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基层干部群众的关心关怀。”谈起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这项殊荣,贵州百里杜鹃管理区管委会副主任(获表彰时任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党委书记)陈百文激动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高屋建瓴,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繁花似锦永新村

民族团结春满园

初到普底民族乡时,陈百文就被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所打动。

“我们依托得天独特的旅游资源,积极争取政策、招商引资,坚持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全乡建成了4个乡村旅游景点,将普底民族乡打造成了世界花园、旅游乐园、幸福家园。”陈百文介绍说。

如今,全乡民宿酒店床位达4800个、餐位13262个、车位6000个,旅游带动就业2000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万元以上。在他的带领下,普底民族乡成为拥有5A级旅游景区的乡镇。每当春夏之交,杜鹃花竞相绽放,漫山遍野,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永兴村,便是普底民族乡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生动例证。它坐落于5A级和4A级两个景区之间,坐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陈百文的推动下,永兴村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人均收入高达18360元,荣获全国优秀旅游扶贫监测点、贵州省民族特色村寨和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殊荣。如今的永兴村,已蜕变为名闻遐迩的旅游示范村,村民们依托旅游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每到避暑旺季和旅游旺季,我经营的民宿每月收入可达两三万元。闲暇之余,我还能在旅游公司兼职,或到合作社打扫卫生,日子越过越红火,未来充满了希望。”永兴村的民宿老板王芬满脸喜悦地说。自陈百文到来后,永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宽敞了,环境更美了,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外地游客。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陈百文还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他争取到资金,改善了乡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他还关注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民族节庆、文艺演出等,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除了助力旅游发展,陈百文还在永兴村创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他以“多彩贵州路”为题,用过去的泥巴路、现在的小康路、未来的致富路作为对比,让当地各族群众看到乡村由贫到富的变化,增强了“五个认同”,增进了各族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陈百文深知,只有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共同抵御风险、共享发展成果。

在陈百文的不懈努力下,普底民族乡各村产业蓬勃发展,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幸福家园建设日新月异。这一显著成果不仅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更坚定了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书香浸润暖学堂

民族团结花更艳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坚固基石,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陈百文深知教育对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他始终将教育事业视为推动乡村振兴、增强各族群众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的关键所在,不遗余力地为各族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努力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秀人才。

普底民族小学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要让学校成为培养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重要阵地,就必须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升级。”为此,陈百文多次带队前往省市汇报工作,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普底小学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普底民族小学教学楼宽敞明亮,教学设施先进齐全,师生们拥有了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学校还修建了校史馆和孔子雕塑,通过一张张发黄的奖牌和照片,一幅幅充满历史积淀的书画作品向学校各族青少年讲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推动“五个认同”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当中。

走进普底民族小学的校史馆,陈百文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了学校最古老的课桌椅,虽然历经百年风雨,但它依然保存完好。“这些课桌椅见证了普底民族小学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它们曾经是无数先辈们的求学工具,承载着他们的梦想和希望。如今,它们成了我们学校的宝贵文物,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为未来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除了关注学校教育质量外,陈百文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他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在他的推动下,普底民族小学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定期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各族学生在活动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周边村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季节轮转“候鸟”归

民族团结情更浓

普底民族乡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还是众多“候鸟”人才的避暑胜地。每年夏季,来自港澳台和国内14个省的3200余户“候鸟”人才会来到这里,享受清凉宜人的气候和宁静舒适的环境。

如何让这些“候鸟”人群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与当地各族群众和谐相处,陈百文积极探索创新,建立了“候鸟人才工作站”。“这个工作站不仅为‘候鸟’人群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展示才华的平台,还吸引了30名‘候鸟’人才志愿者加入乡村振兴智库,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陈百文介绍,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这些志愿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普底民族乡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建言献策。他们的参与不仅提升了普底乡的整体发展水平,更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候鸟人才工作站”的推动下,各族群众与“候鸟”人群共同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时,“候鸟人才工作站”还积极推动线上线下开展“认购农副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拓宽了农副产品的销售途径和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还实现了“候鸟”人群与当地群众的互利共赢。

在陈百文的带领下,普底民族乡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各族群众在这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乡村振兴之路也越走越宽,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