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宋 兰
今年端午节期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卡拉银匠村游人如织,游客在这里看匠人制银、听清脆银声、感非遗之美,一站就能体验银饰、蜡染、织锦、刺绣、鸟笼等非遗制作技艺。
“我们这里虽然名叫‘银匠村’,但实际上是集合了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遗村’。”丹寨县国春银饰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国春介绍,卡拉银匠村如今汇集了银饰锻造、蜡染、刺绣、鸟笼编织等非遗项目,已发展成为集工厂、研发、培训、展示、销售、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项目聚集地,设有工艺精品展览馆、非遗传承培训学校、“国风非遗”研发中心和直播销售中心等。
近年来,丹寨县积极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助推贵银、苗绣、蜡染等手工艺产业发展。其中,投入653万元资金建设的卡拉银匠村,吸引了不少入驻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个,累计接待50万人次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卡拉银匠村已成为丹寨县的旅游亮点之一,在提升丹寨县旅游城市品位,拉动卡拉村及周边民宿客栈、餐饮、农家乐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拥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的丹寨县,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发展思路,积极打造“非遗+旅游”新模式、新“IP”,促进民族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不仅让非遗项目活起来,也让景区旺起来、百姓富起来。除了卡拉银匠村,丹寨县还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打造了集商业、文化、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的丹寨万达小镇旅游休闲度假区。
走进丹寨万达小镇,游客可在苗族古法造纸小院学习苗族造纸,也能在宁航蜡染体验馆欣赏精湛的蜡画技艺。在这里,非遗与旅游高度融合,形成了消费者参与、体验、消费的多元模式。
“万达小镇开业至今,累计接待游客量已突破3600多万人次。”丹寨县万达小镇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牛俊明说。
据介绍,自开业以来,丹寨万达小镇带动丹寨20个大行业和50个子行业发展,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直接和间接带动2万余人发展产业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