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我省32支高校团队入选参加“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 2023年06月30日

本报讯 日前,根据《2023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对各高校实践团队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1176支团队入选参加2023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其中,我省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安顺学院等多所学校组织的32支团队入选。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定于2023年暑期继续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旨在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推普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活动聚焦中西部普通话普及率较低的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聚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较弱的学前儿童、青少年学生、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留守妇女和老人等,鼓励大学生返乡开展活动。

此次活动将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对青少年、青壮年农牧民、教师、基层干部等人群开展调研,了解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情况,重点人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等。同时,积极做好“推普技能+”培训,将普通话培训与农村种植养殖业、电子商务、手工业、旅游康养、文化创意等职业技能,以及医疗卫生知识、法律常识等生活技能相结合,面向农牧民、农村电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妇女老人、基层干部等,开展普通话能力提升专项培训。

参加此次活动的实践团队,将与乡村中小学校、幼儿园结对,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平台,强化数字赋能,开展阅读经典、诵读经典等主题读书活动,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为繁荣发展乡村语言文化,此次活动还将依托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结合当地田园景观、书法楹联、乡规民约、非遗文化等,助力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特色乡村;结合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绘制推普墙绘、标语等,服务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及群众人文素养。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多所学校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认真组织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同频共振、有机融合,努力提高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质量,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 曾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