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慧琳 杨钧期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内涵式发展;整合各学段育人资源,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学研讨;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评价体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贵州省坚持整体统筹、协同推进、系统思维,高质量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坚持整体统筹,完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机制。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育部门各负其责、各方资源全盘激活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格局。一是实现“一盘棋”整体推进,成立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整合全省大中小学、科研单位和社会教育资源,围绕“发挥一个作用、着力两个研究、提供三个支撑”思路谋划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重要支撑。二是做到“一张网”联动覆盖,印发《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到2025年形成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全员、全程的“三全育人”新格局,提出课程理念一体化、目标内容一体化、教学教研一体化、队伍保障一体化、课程评价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主要任务。三是做到“一条心”深化落实,组建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形成以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单位为核心、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为支撑、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为主体的以点带面分类推进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共同体建设工作调度会、共同体建设成员单位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会等,为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内涵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协同推进,开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教学研讨。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注重开展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地方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围绕“一中心五联动”的一体化建设目标,立足贵州、辐射全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各学段衔接的一体化改革模式与途径,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横向跨学科、纵向跨学段联动贯通。一是注重教研创新,充分发挥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平台优势,围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集体备课、示范课、研讨会、交流活动、专题培训等内容,在协同育人一体化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结合、数量质量一体化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不局限于书本,不拘泥于静态”的精彩课堂。二是开辟育人阵地,将国情、省情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时空,如深入贵州红色文化、“三线”文化教学一线讲授思想政治教育课,通过“红色大讲堂”“长征讲堂”等提出以实践一体化推动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有机融合的创新路径,用好用活用足贵州地域特色资源,释放地方文化资源的空间存量,引导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感悟与接受真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涵与价值。三是汇聚师资力量,狠抓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强铸魂育人“主力军”,组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赴“双一流”高校学习培训,依托“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规律研究探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讲信仰”的能力,不断凝聚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合力。
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评价体系。贵州省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在“大思政”背景下,积极打破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壁垒,共同推进以开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汇聚“大师资”为目标的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用好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功能,在“破”“立”之间,统筹推进一体化育人格局。一是构建一体贯通的评价导向,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紧紧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五大核心素养创设综合评价指标,形成生涯式一体贯通的评价格局,客观看待大中小不同学段学生在五大核心素养培育方面所呈现的发展进度和成长趋势。二是构建多元参与的评价主体,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倡导教师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的“宣判者”转变为引导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参与者”,把评价活动贯穿于课堂、作用于日常,更加关注动态性、过程性的一体化评价,以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课程评价中来,引导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主体。三是构建动态发展的评价指标,在充分遵循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规律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在规律的前提下,立足“人”的发展,把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节点,锚定“教学要素”“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维度,建立“三位一体”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综合评价体系。
(作者单位分别系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