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4年12月13日

聚焦“斛城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罗甸县斛兴街道思源社区——

“五嵌入”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 本报记者 杜再江 通 讯 员 王朝洪 付 婷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举措。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斛兴街道思源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发力点,不断深化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全面巩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深化空间嵌入

各族群众越走越亲

空间嵌入,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是基础。

“刚搬来时担心没熟人,没想到社区活动多,在游戏互动中结识了老姐妹,现在就像一家人。”思源社区居民龙应琴笑着说。

“我原先住在茂井镇,以前交通条件差,到镇里或村里办事都是走路,现在出门四五分钟就到社区,办事情很方便。”社区群众赵米祥高兴地说。

思源社区现有居民4501人,搬迁之前,群众分散在8个乡镇的88个村,很多群众素不相识。易地扶贫搬迁到社区后,群众集中居住在10栋安置房,此外,设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五心创五家”,开设了就业、就学、就医、社保等服务窗口,设立警务室、卫生室、物管中心、四点半学校等管理服务机构,配备农贸市场、篮球场、充电桩、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广黔同心音乐坊、家庭服务中心、扶贫车间等,成功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创造好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现在,大家每天在一起生活生产,4501名群众越走越近、越来越亲,从素未谋面的“他乡人”,变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深化文化嵌入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思源社区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文化认同凝聚民心,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共乐。

端午节当天,思源社区举办“粽情粽意、情暖端午”主题活动,组织干部群众包粽子、煮饺子……现场热闹又温馨。“端午节不仅和大家一起吃粽子,还看到不同的民族文化表演,这样的小区真好!”思源社区居民黎小回脸上洋溢着笑容。

走进思源社区,每家都挂着红灯笼、贴着新对联,每栋楼墙面都张贴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各民族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随处可见。“我们通过图书室、双语宣讲和文化墙等,运用多种形式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家形成共识,力量就能凝聚在一起了。”社区干部黄景奔说。

思源社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形式展现红色文化、劳模文化、民族文化,助推“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根植于群众心中,促进了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深化经济嵌入

拓宽共同富裕路子

经济互嵌是全方位嵌入的原生动力,是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重要举措。

走进思源社区,大大小小的企业和加工作坊上几十家,工人在生产、加工和装车,有的职员忙着直播带货。“出门就能上班,回家还能带娃。我现在在就业车间打工,每月工资能有3000到4000元。”在思源社区服装就业帮扶车间上班的罗瑞琳说。

为解决社区群众就业创业难题,思源社区建立就业服务中心、开创勤劳致富之家,精准把握劳动力与用工企业的供求信息,通过技能培训、劳务服务等方式激活社区富余劳动力,充分利用扶贫专岗、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等政策措施,采取“社区党支部+ 企业+搬迁户”的合作模式,引企入驻、引户入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社区已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3期,推送就业岗位30次,引进4家就业帮扶车间。现在组织劳动力外出就业1456人,就近就业699人。”思源社区第一书记罗凤琴介绍说。

深化社会嵌入

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抓好社会嵌入,是互嵌式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现在社区管理很好,网格员和工作队员经常入户看望我们,路灯、电梯等设施坏了维修也很及时。”社区群众黄呈武大爷开心地说。

“现在经常有警务室民警和保安巡逻,小区的治安特别好,还没有发生偷盗和打架等情况。”社区群众罗瑞林对小区管理点赞。

据悉,思源社区依托就业服务中心、勤劳致富之家,老年服务中心、老年康养之家,儿童服务中心、未来人才之家,卫生服务中心、全民健康之家,综合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之家等“五心五家”,在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养老、休闲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与此同时,社区每栋楼明确楼栋长和网格员,整合警务室、挂帮部门等资源,充分发挥“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为主的“铁三角”和安全生产网格员、社区民警等力量,经常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矛盾纠纷化解和上门服务等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切实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让大家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

深化心理嵌入

广泛凝聚思想共识

深化心理互嵌,才能增强群众认同感和归属感。

走进养老服务中心,四五十个老年人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一些老人在下棋,一些在摆龙门阵。“我们经常来这里,大家沟通交流,亲如一家。”社区73岁的老人岑里生满意地说。

“我们开设‘四点半课堂’,很多小孩放学后,大人没有下班,他们就会来这里写作业,我经常辅导小孩,也会去一些留守儿童家里走访。”儿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汪胤傑介绍说。

社区部分群众搬迁进城后,一时间无法融入城市生活。加上留守儿童和老人需要照顾,社区成立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服务中心等,多形式开展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帮助大家改变生活方式,真正拉近各族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目前社区933户家庭全部实现医生签约服务,让各族搬迁群众‘小病不愁、大病不怕’。”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广达表示,社区将继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让社区成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的幸福家园。

--> 2024-12-13 聚焦“斛城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罗甸县斛兴街道思源社区——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1015.html 1 “五嵌入”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