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 邪 葛永智
10月24日,铜仁市石阡县城北第二工业园区,石阡良友建材有限公司厂门紧闭,厂区一片静悄悄,没有了昔日的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一边的良友建材厂区办公大楼,却正紧锣密鼓进行改装,贵州良友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初现雏形。
“希望在田野上!在泉都石阡发展绿色农业肯定有‘钱’途。”德江县出身的良友农业公司董事长黎明说。石阡丰富的苔茶资源让她决定投资农业。这是黎明第三次创业转型,从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到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这朵"黔东民企红玫瑰"在德江孕育,却在石阡盛开。
诚信为本投身旧车回收
“新出台的以旧换新政策不但能激发汽车消费市场,还能确保废旧汽车回收再利用。”已离开废旧汽车回收利用行业10多年的黎明,一直关注国家政策动向,更勾起她对首次创业的深深回忆。
1994年,中专毕业的黎明被分配到德江县物资公司,从最基层做起,先后经营过钢筋、液化气和摩托车业务。2000年,凭借在废旧汽车回收领域积累的经验和人脉,黎明创办了自己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
创业伊始,这位娇小的女子每天奔波在废旧物资堆中,白天跑市场收购,晚上指导工人拆解分类。经营初期虽然困难重重,但她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的理念。2001年国家出台政策规范报废汽车回收后,她严格按照规定经营,在车管所的支持下,杜绝报废车辆违规流入市场,确保企业安全和绿色发展。
“企业经营既要专业,也要专一。”黎明一边开展市场调研,跟踪即将报废的车辆,搞好前端服务;一边争取县车管所支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回收拆解废旧汽车,杜绝报废车辆偷偷流入市场,确保安全和绿色发展。
诚信经营、守法经营让黎明的废旧汽车回收再利用事业顺风顺水,2008年公司年产值超过1千万元。
工匠精神树建材标杆
“企业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黎明意识到“大基建时代”即将启幕,新商机来了。
2009年的一次石阡之行,黎明得知石阡县启动县城第四轮总体规划修编,正以工业园区、西部大茶都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温泉大道、行政中心广场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城市功能。经过9个月的深入调研,她看准了石阡县城建设对商品混凝土的巨大需求。
2010年5月,黎明与石阡县签订招商引资合同,在石阡县城北第二工业园区,投资建成占地32亩的石阡良友建材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销售商品混凝土、常规优质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掺合料等建材。
面对行业技术壁垒,黎明重金聘请行业专家,整整一个月泡在车间实践学习。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公司建成了石阡县第一家新型环保型混凝土智能工厂,产品质量名列全省前茅,市场份额一度达到石阡地区的80%,黎明也被评为“2021-2023年铜仁市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个人”。
情系三农助乡村振兴
深秋,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高原村,贵州良友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茶叶基地,茶山绵延起伏,茶树绿意盎然,茶香溢满心田。
2019年,参与“千企帮千村”活动让黎明与茶产业结下不解之缘。在石阡县聚凤民族乡高原村,黎明依托3000多亩纯正的古老苔茶园成立了贵州良友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承租1200多亩茶园。
为确保茶叶品质,黎明邀请贵州著名茶叶专家提供技术支持,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标准化加工设施。从茶园管理到制茶工艺都严格把关;多次赴云南、福建等地考察学习,开发出石阡苔茶、白茶、红茶等系列产品。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五年深耕,昔日沉寂的高原茶场焕发新生,成为中粮中茶集团在贵州的第一个示范基地。如今,良友农业年产干茶超过百万斤,产值达3000余万元,被评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企业每年向当地群众发放工资1500余万元,带动周边5个乡镇改建3万余亩标准化茶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企业发展要顺应时代潮流,更要心系民生。”黎明说。目前,她正致力于完善茶山免费食堂建设,打造石阡农特产品云仓,带动更多当地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