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4年10月23日

兴仁市安和社区——

聚焦“三个紧盯” 浇灌民族团结“百花园”

□ 黔西南州民宗委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安和社区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深化“互嵌式”社区建设为抓手,聚焦“三个紧盯”,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环境,全面推动社区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紧盯党的全面领导,夯实互嵌式社区建设根基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为重点,以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生活便利度为切入点,突出政治功能,增强服务效能,优化组织设置,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强战斗堡垒,进一步促进各族新市民互动交流。

组建“大党建”党建联盟。以社区党支部为主导,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8家帮扶单位党组织+N个辖区非公和社会组织”“1+8+N”党建“联盟”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工作机制,实现各方资源力量下沉融合,凝聚推动社区发展强大合力。2024年1月以来,与8家帮扶单位签订结对共建协议,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3次,共提出发展建议4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个。

打造“双报到”工作格局。以社区党支部为主导,积极对接市直单位、企业党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根据社区反馈的存在问题和困难,各单位主动分享资源优势,统筹解决市民实际需求与难题。截至目前,4个单位共130名党员到社区报到,累计上党课2次,办理实事8件,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12次,协助社区环境卫生保洁等活动12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2个。

构建“点对点”联系机制。选优配强5名35岁以下“两委”班子、优化整合8个市直单位140名帮扶责任人,定期深入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推进情况,高位推动帮扶成效落实落细,把“好邻里”变成“一家亲”,形成党建领路、服务先行、共同参与、群众受益的自治模式。

紧盯“文明社区”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聚焦强基础、激动能、提素质关键效果,激励动员各族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持续巩固整治实效,切实增强群众文明意识,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各族群众“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得到进一步牢固。

完善基础公共服务。社区党支部坚持以新市民为中心,努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持续打造便民利民“六个一”服务工程(一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个文体活动中心、一个老年服务中心、一个儿童活动中心、一个平价购物中心),切实为新市民提供生产生活便利服务,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面推行居民自治。社区党支部通过网格微信群、社区宣传栏、走访入户等方式,征集社区居民对公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召开群众会,修订完善《居民公约》,选举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完善居务监督制度,切实提升了居民自治水平。社区党员积极做好新时代社区的引导员、宣传员,凝聚社区志愿者、网格员、楼栋长等力量,在社区宣传公约重要性,引导居民遵守《居民公约》。今年1月以来,入户走访群众400余户、组织召开群众会14场次。

培育文明乡风。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为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文明家庭”等创建,结合中华传统节日等节庆活动,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促进搬迁群众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近三年来,在新市民社区共开展文化活动80余场,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文化认同。

紧盯“两业”带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产业发展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有效结合,持续加大乡村振兴推进力度,自2018年以来,社区积极组织各族群众参加各类就业推荐,进行劳务输出,提高了新市民收入,确保搬迁新市民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实现增收致富,让各族新市民幸福感更有成色。

坚持精准高效,持续推进培训和就业服务共享。为着力促进工作就业嵌入,社区结合新市民群众年龄结构和能力素质,通过劳务输出、开辟公益性岗位,引进企业入驻、扶持创业等方式,帮助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今年1月以来,组织29名群众举办“千人返岗直通车”活动,开展养老护理员、厨师职业技能培训2期覆盖55人、推送就业信息100余条。

坚持协调发展,持续推进产业资源共用。整合资金打造农工厂产业园,建成智能化大棚40座、普通大棚40座,投资建设食用菌基料一体化,形成“社区+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新市民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保障新市民参与项目分红。截至目前,大棚出租收取的租金采取分红方式量化到户,搬迁群众已享受分红383户,共计10余万元;已开发带动41人稳定就业,密集型季节性带动务工8000余人次。

--> 2024-10-23 兴仁市安和社区——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48369.html 1 聚焦“三个紧盯” 浇灌民族团结“百花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