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4年10月23日

贵阳市民宗委以民族团结食堂助力乡风文明

□ 贵阳市民宗委

民族团结食堂作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作为“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乡村治理上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2023年以来,贵阳市投入中央、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418.15万元,在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建设民族团结食堂20个,其中修文县14个、息烽县2个、开阳县4个。2023年已建成运营民族团结食堂6个,2024年正在建设民族团结食堂14个。

把民族团结食堂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交流平台

依托民族团结食堂,通过举办传统佳节和民族节庆,深入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丰富饮食文化,满足不同民族群众的口味需求,各民族的特色菜肴得以展示和推广,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平台。

2023年9月,中国农民丰收节贵州省主会场活动在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举行,活动涵盖“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四个篇章。大木村民族团结食堂积极参与,通过乡村美食品鉴推广活动,打造了可观、可赏、可品的沉浸式体验,充分展示乡土饮食文化。

2024年,息烽县青山苗族乡青山村在端午节、教师节及中秋节等节庆之际,在民族团结食堂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从端午佳节包粽子的传统习俗,到教师节特制点心的匠心独运,再到中秋月圆之夜月饼烘焙的温馨场景,每一项活动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举办“二月场”“四月八”“六月六”等浓郁民族特色的活动时,青山村民族团结食堂充分发挥其餐饮保障功能,为前来参与的广大游客、村民提供了便捷、周到的就餐服务。

把民族团结食堂建成因地制宜助力增收的渠道

利用民族团结食堂,采取多种形式,提供有偿社会服务,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3年,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马头村民族团结食堂、高寨苗族布依族乡大冲村民族团结食堂、高寨苗族布依族乡高寨村民族团结食堂建设项目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建设,带动当地农户52人就业,增收17.67万元。修文大木村民族团结食堂建成后,采取转租方式运营,从就餐人数中提取村集体收益。2023年6月建成运行以来,该食堂为村委会举办文体活动、开展学生劳动体验、户外拓展活动和提供游客就餐服务,当年为村集体创收益近4万元,2024年预计将有10万元收益。

把民族团结食堂建成助力文明乡风的载体

民族团结食堂建设是农村基层治理、化解基层矛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助力民族地区新风行动的一个重要阵地。

民族团结食堂建成后,均按照一食堂一套制度的原则,因地制宜,出台民族团结食堂公约、办酒席村民公约、民族团结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酒席申报流程等制度;各村“两委”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宣传工作,鼓励村民按照农村“治风”相关政策,对办理酒席的申报、规模、标准、礼金及操作流程等进行规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铺张浪费、低俗婚闹、厚葬薄养等不良社会现象得到有效的治理。

贵阳市民宗委将以《贵州省和美村寨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目标,督促指导各区(市、县)民宗部门做好三年的民族团结食堂建设计划,持续推进民族团结食堂建设工作。加强引领,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团结食堂”建设管理过程中引领作用,结合红白理事会管理,整合村寨各类资源,鼓励采取如转租、“1+3”的运营模式(“村党支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红白理事会”“研学阵地”)等多种运营模式,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齐心共建的强大合力,从而提高民族团结食堂的运行效益。规范建设,以《全省民族团结食堂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要求,开展好民族团结食堂“五个一”内容建设,做好市、县两级验收工作,确保建成一个合格一个,为民族团结食堂顺利运营做好前置条件。强化责任,明确工作职责,市级民宗部门负责建设工作的指导、组织、督促、调度;各区(市、县)民宗部门切实履行好部门责任,指导好村(社区)做好项目选址、建设、运营、管护,共同高质量推动民族团结食堂建设管理工作。

--> 2024-10-23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48368.html 1 贵阳市民宗委以民族团结食堂助力乡风文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