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正学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应有贡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贵州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践行程度直接影响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效。近年来,贵州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笔者通过分析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政策宣传和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贵州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政策宣传和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地区和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意义和实践要求认识不足。
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的培训体系尚不完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尚有不足,难以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目前,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等,学院的师资有限、教育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实践实训环节少,开展干部教育存在局限性。
实践载体不够丰富。贵州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方面,实践载体不够丰富,部分单位和干部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载体,导致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本职工作相结合。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贵州省民族工作主管部门在民族地区支持建设了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有政策经费配套支持,由于地方财政机制的问题没有落实到位,基地建设没有全面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没有得以有效利用。
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贵州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方面,需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持续性。
推动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加强政策宣传和理论研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主题活动等多形式普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知识,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水平。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可以以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为主,以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为补充,如贵州省的九个民族学会、省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及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在民族干部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上有情感认同优势,教育效果明显。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组织形式多样,深受年轻干部欢迎。优化课程设置,充分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国家统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共同出版)可以作为干部教育的必修课,建议开发地方的相关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互动教育、深入体验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专兼职结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家队伍。
丰富实践载体。加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具体的建设实施上,建议省级主管单位在省级层组织实施,建成教育基地后委托地方相关单位进行管理服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干部日常工作相结合。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各地干部交流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经验。组织各级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岗位积极为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贡献力量。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定期对干部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干部学习的积极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是贵州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面对现实困境,贵州省应紧紧围绕加强政策宣传和理论研究、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丰富实践载体、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和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贡献力量。(作者单位:贵州省侗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