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杜再江
位于贵安新区的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二期机房,施工人员正在安装400G传输设备。眼下,贵州移动省际骨干传送网400G新技术试验网工程已进入最后施工。
“我们正在建设打通贵州至全国算力枢纽及各省市的400G光传输通道,相比传统100G网络,传输带宽提升了4倍,能够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中国移动贵州公司高级项目管理邹永贤说,建成后,将以超大带宽、超低时延、超高容量、超高安全的连接服务,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具备极致性能的算网底座。
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贵阳贵安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八大枢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近年来,以贵阳贵安为核心引领的贵州数字经济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已成为引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3年,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年总产值(收入)达2200亿元、五年实现翻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规模5年增长5倍,云服务“首位产业”收入占全省软服收入70%以上。
“近年来,全省大数据系统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先行先试、创新探索,扎实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建设,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前列,一步步积厚成势、攀高向新。”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吴启疆表示。
从2014年将大数据作为全省发展战略,到成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贵州在十年的数字浪潮里竞逐,逐渐发展成为国家数字经济的领跑者之一。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希望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战略定位。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发展新形势、新机遇,贵州牢记嘱托,省委、省政府要求分类推进大数据等重点领域改革,紧扣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主线,围绕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积极抢占智算、行业大模型培育、数据训练“三个制高点”,抢抓人工智能“风口”机遇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来自供电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用电负荷持续上升,1至3月用电量较去年增长51.45%,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大数据中心用电量增速达78.95%。
截至2023年底,贵安新区已落地19个数据中心,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17个,是全球聚集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
“我们优化算力结构,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算基地。”吴启疆说,贵州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打造自主可控国产化算力服务体系。
打造算力基地,龙头带动是关键。贵州充分发挥华为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动实施一批支撑性、示范性、引领性智算项目,推动数据中心从“以存为主”向“算存一体、智算优先”转变,算力实现规模突破和结构优化,目前全省部署智算芯片超10万张,总算力规模31.76EFLOPS,一跃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今年智算卡规模将突破20万张,持续巩固全国国产化智算基地龙头地位。”吴启疆表示,贵州在全国首创“算力券”政策,面向东部、服务全国,努力让大家使用贵州算力就像电力一样按需即用。
今年以来,贵州抢占行业大模型培育“制高点”,聚焦酱酒、煤矿、化工、新材料、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8个重点行业,以及城镇智慧化改造、乡村数字化建设、旅游场景化创新、政务便捷化服务4个领域,加大场景开放,归集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打造垂直行业大模型,形成一批低成本、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已在酱酒、化工、体育、气象等领域形成一批行业通用产品,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提供服务。
“我们调整产业服务,全力打造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特色数字产业集群。”吴启疆告诉记者,贵州研究制定省市两级数字产业“一图三清单”,构建以智算建设为重点、数据要素价值化为驱动、场景应用为突破的数字产业发展路径,加快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贵州大力实施大数据新兴产业“双千倍增”行动,发展人工智能、北斗、元宇宙、平台经济、渲染、电竞、动漫等“新赛道”产业,累计引进培育新兴数字成长型企业659家,今年将突破800家,打造数字经济新的增长点。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抢抓人工智能大模型机遇,以赋能新型工业化、乡村振兴、文旅等重点领域、重点场景,加快实体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到2025年,力争数字经济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