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眼下正是马铃薯收获季节,在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柳坪村和雷鸣村,村民们正忙着采收和搬运马铃薯,田间地头洋溢着欢声笑语。
“按照多劳多得的方式开工资,乡亲们积极性很高。”柳坪村马铃薯基地种植负责人介绍,基地一年的用工量可达1000余人次,务工支出10万余元。
近年来,聚凤民族乡依托自然优势,采取“马铃薯+红薯”“油菜+水稻”等轮作模式,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让闲置农田实现变增收田。同时,按照相邻村寨“抱团发展”的思路,聚凤民族乡鼓励有马铃薯种植经验的柳坪村牵头,对接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的雷鸣村,约定由柳坪村提供资金、技术支持,雷鸣村负责种植、管理,产业收益实行五五分成。
通过该乡党委、政府积极对接,产业基地成功与石阡社投公司达成订单协议,并与网络主播签订合作协议,为基地生产的马铃薯、红薯有效解决了销路。
据统计,2024年聚凤民族乡发展“红薯+马铃薯”轮作产业3100亩,预计马铃薯亩产1800公斤、红薯亩产可达3500公斤,年销售额2200万余元,带动2000余人次就近务工,发放劳务工资620万元。(杨 莉 郑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