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杜再江
每天上午,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中心卫生院,都会有各族群众前来看病买药。经过医疗资源整合,如今该卫生院已成为当地各族群众看病买药的首选,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心便捷的医疗服务。
“通过改革过后,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持续提升。今年我院第一季度门诊量就达到了1.2万余人次,让群众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镇,花小钱看好病。”大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蒙新平说。
这样的成效,得益于黔南州持续深化基层医疗预防融合服务改革。三都自治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自2023年5月实施医疗体制改革以来,通过优化调整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把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倾向基层、倾向千万百姓家,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看病更加有“医”靠。
黔南州深化基层医疗预防融合服务改革试点,是贵州探索实施“一市一示范”改革试点的重要实践。
2023年,贵州在抓好改革“规定动作”基础上,在全国率先以“一年一创新”“一市一示范”“一县一试点”统揽省市县三级改革“自选动作”,有力激发了各地各单位推进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纳入改革平台调度的国家级改革试点共298项,已完成270项,正在推进28项。贵州在全国首创推进“三个一”改革试点,其中,20个“一年一创新”、9个“一市一示范”、88个“一县一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切实发挥了改革典型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并鼓励各地各部门大胆闯、主动改、放心试。
2023年,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等9家省直部门,建立贵州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协调机制,破解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机制问题,强化科技、财政、投资、税收、人才、产业、金融、能源、政府采购、环境保护等政策协同,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这是省直部门推动“一年一创新”取得的重要成果。
“今年贵州将持续拓展深化这一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肖章杰表示。
据了解,2024年,贵州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改革创新试点工作。
一方面,抓好系统谋划。“一年一创新”聚焦战略导向谋划试点,紧密结合中央和省委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要求省直单位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对试点工作进行谋篇布局;“一市一示范”聚焦问题导向谋划试点,紧扣贵州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试点破题,围绕“小切口”精准发力;“一县一试点”聚焦民生导向谋划试点,各县(市、区)紧盯群众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积极谋划,推动改革成果惠及民生。
另一方面,抓好机制建设。省委深改委坚持“一把手抓改革,改革抓一把手”,明确“一年一创新”由省有关单位主要领导领衔,“一市一示范”“一县一试点”由市、县党委深改委主任(党委书记)领衔,做到既“挂帅”又“出征”;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抓改革试点创新工作机制,省直单位结对指导,为市县改革试点提供支持帮助;市(州)党委深改委在组织抓好自身“一市一示范”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统筹指导好本地区“一县一试点”工作;市县党委深改委围绕上级部署的试点工作和基层实际,研究制定改革试点具体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一年一创新”与省级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项目工作深度融合,省委改革办和省直机关工委一起从创新项目申报、培育、评选、推广等环节实现一体化部署、全过程管理。
与此同时,抓好总结推广。贵州着力总结提炼试点经验,对成效突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改革试点,认真归纳提炼广泛宣传;对已证明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好经验好做法,按程序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炼升华成制度,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贵州省综合改革示范奖”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全省上下谋改革、抓试点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