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 强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2021年贵州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奋斗目标。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编写的《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报告(2023)》由贵州出版集团、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此书的出版,在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实践中必将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该书的出版对于促进贵州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此书由“总报告”“理论篇”“实践篇”和“附录”四个部分组成,呈现出政治性和学理性、前沿性和专业性、历史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特点。
体现了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总报告”重点梳理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阶段性做法,总结和提炼了相关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民族工作寄予厚望,贵州省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政治责任。
“总报告”政治站位高,充分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原创性论断,强调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新篇章的重要保障。
“总报告”具有很强的学理性,从“四个必然要求”的高度,注重从学理性和逻辑性的角度,系统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丰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
“总报告”全面梳理了贵州省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到“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实践历程,围绕“六个典范”详细探讨了贵州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型做法和实践举措,彰显了贵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高质量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民族交融互嵌和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效,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体现了前沿性和专业性的统一。“理论篇”主要从贵州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学术研究入手,尝试对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现实路径进行回应。
此篇主要从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理论、新时代贵州省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动贵州省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文化赋能、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正确地把握和科学处理了共同性与差异性,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进行了学理性阐释,充分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牢牢把握话语权,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贵州的发展实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前沿性和专业性的统一。
强调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体现了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实践篇”则集中展现了贵州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案例,尝试将贵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呈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夯实了实践基础。
贵州省明确提出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奋斗目标,出台了《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实施方案》,贵州各地以着力打造“六个典范”为工作抓手,持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
此篇集中展现了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案例,尝试发挥基层实践“放大镜”功能,案例典型、数据详实,调研非常深入,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扎根基层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
对各地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经验做法高度凝练,事例生动,话语鲜活,讲好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贵州故事。
《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报告(2023)》以丰富的实践案例,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五个认同”,有利于贵州各民族沿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发展,在新时代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贵州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