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szb@163.com






2024年05月29日

树标杆 奋力打造“六个典范”

□ 陶金华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贵州省提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结合贵州发展实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招,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

近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报告”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报告(2023)》正式出版,对贵州省近年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优秀经验做了全面整理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深化认识,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方向

在“总报告”中,课题组不仅综述了2009至2020年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成果,还分析了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提出背景、部署情况以及在有关领域取得的成效与经验,提出了奋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教育的典范、打造西部省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打造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典范、打造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典范、打造民族交融互嵌的典范、打造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典范的任务。

建构理论,理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思路

在“理论篇”中,课题组从多角度、深层次地探讨了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并试图建构起一套有说服力且具普遍性的理论来概括。例如,田牛和韩缙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角度认为,贵州基本形成了纵向上以统战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共同开展的工作体系,横向上以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科研院所及相关专业人员具体组织开展的理论研究体系,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才海峰则认为,贵州之所以能够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是因为在新时代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做到了“五个坚持”,即坚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坚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探索路径,总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经验

在实践篇中,课题组不仅详细地介绍了全省九个市(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和取得成效,还坦诚地揭示了目前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如,贵阳市主要从夯实政治基础、巩固思想基础、增强物质基础、强化社会基础、增进法治基础等五个方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六盘水市则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建设全方位地融入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水城区海坪街道在辖区内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中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均等化标准化建设,坚持“易地扶贫搬迁+旅游+民族文化”发展模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举办民族山歌对唱、拦门酒、竹竿舞、达体舞、坝坝宴、赛马、拔河、篝火晚会等“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等,切实将“小聚居”的移民安置社区建成了空间互嵌、内外互嵌、文化互嵌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作为全省三个民族自治州之一的黔东南州在持续巩固以往民族工作良好成绩的基础之上,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教育、围绕中心工作推进黔东南州高质量发展、强化平台建设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繁荣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功经验。

在内容方面,本书除了上述三个主要部分外,还细致地梳理了2021年以来全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诸多方面的主要事项及成果。此外,在参与力量方面,课题组得到了全省诸多部门单位、机构和个人的大力支持和倾力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的出版既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报告”课题组的功劳,更是全省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战线队伍的集体成就。

(作者系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 2024-05-29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43823.html 1 树标杆 奋力打造“六个典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