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忠秀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品质和个性化茶饮需求的不断增长,新茶饮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新茶饮供应链的升级与完善成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坐拥700万亩茶园的贵州,是具有显著供应优势的新茶饮原料产地。遵义市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培育出了干净、健康、品质上乘的茶叶,成为新茶饮品牌企业竞相采购的选择。在茶产业转型升级亟待破局的当下,遵义200万亩茶园率先在渠道和生态圈寻求突破。
在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的进程中,广东省珠海市和贵州省遵义市“山呼海应”。5月14日,珠海·遵义共同打造“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战略启动,依托遵义茶园资源禀赋优势,瞄准新的消费市场,打通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推动新茶饮产业向高端化以及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形成全国新茶饮产业生态圈。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就是把珠海的市场、物流、金融和遵义的生产、制造及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研发、创新结合起来。”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说。
新茶饮要新,更要品质保障
“我们一直在担心年轻人不喝茶,担心中国茶文化传承不下去,担心中国茶如何在国际上形成新的突破口。新茶饮给了我们好的回答。目前,新茶饮为代表的新型业态,发展速度惊人,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仲华说。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日前联合美团新餐饮研究院发布的《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1498亿元,到2025年国内消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新茶饮行业近年来以其独特的创新理念和精细化的产品体验,赢得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在全国各地,从大街小巷到商圈综合体,新茶饮门店里都是他们的身影。也有不少年轻人在新茶饮行业创新创业,崭露头角。
刘仲华认为,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关注新茶饮,新茶饮是年轻人了解中国茶,用茶生活方式来引领潮流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我们要从科技的角度来帮助他们,生产最安全、最优质、质量最稳定的原材料,同时通过现代技术的推广,把新茶饮做得越来越好喝,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时尚。
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全境高原茶区。这些年,贵州茶产业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成功路子,干净、健康、优质的黔茶不断被世界所熟知。如何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贵州茶产业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新茶饮的兴起,为贵州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又一思路。
遵义在贵州茶产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市茶园面积200万亩,年产量稳定在16万吨,位居全国前列。实现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茶园110万亩,建成符合欧盟标准的茶园24.35万亩、有机认证茶园6.16万亩、雨林联盟认证茶园9.5万亩。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遵义市茶产业拥有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茶产品加工、精制拼配的比较优势和高品质原料产区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高质量供给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原料的优质决定了产品的优质,这是健康化趋势下的竞争使然。“对连锁企业来说,供应链是品质保障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品质和消费者的体验,因此打造一个高效、稳定、透明的供应链系统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专业委员会总干事孙工贺认为。
打造“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是顺应当前年轻人消费潮流、把握当前风口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遵义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新茶饮赛道的开创者之一,奈雪的茶集团副总裁黄锦华说:“一直以来,我们聚焦于以茶为核心的现代化生活方式,致力于茶文化与现代饮品完美结合,坚持有优势的茶叶为原料,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健康美味的茶饮品。”“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的打造,将进一步推动产品品牌、原料结构、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及供应链条等方面的优化和升级,为整个行业提供更加稳固和高效的支撑。
品质要高标准,更要稳定安全
可以看到,从口味创新到原料升级,从品牌文化到消费体验,新茶饮行业在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活力和潜力。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解决这一问题,众多新茶饮品牌开始注重供应链的升级与优化,他们通过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料的高品质和稳定供应。
古茗科技集团在云南西双版纳种植香水柠檬树4300余亩。一颗香水柠檬的背后,是新茶饮产业链。“我们深知,做好每一杯饮品的背后,是对新鲜原料稳定供应的自信。”古茗科技集团技术负责人耿艳艳说:“自2012年起,我们长期深耕供应链布局,目前已自建全国17个仓储物流基地,终端门店自配送覆盖率达99.6%。实现原料48h全程冷链,一年配送距离超9000万公里。”
新茶饮供应链的升级不仅代表了行业技术的进步,更体现了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消费者需求的深度理解。“新茶饮走到最后一定是供应链的竞争,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中国茶业商学院执行副院长欧阳道坤说。而在此过程中,如何将资源匹配到需要的地方,把资源用在有增长空间的地方是关键,需要的一定是供应链各方的协同联动、优势互补、推陈出新,政府牵头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珠遵两地始终坚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将其作为高质量推动东西部协作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和创新引擎。“打造‘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是结合遵义所需、发挥珠海所能,两地不断创新产业协作的新模式,将发挥遵义200万亩茶园的优势,形成一个新茶饮产业集群。”遵义市政府副秘书长,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组长陆尧说。
珠遵两地在协作上厚植基础,在发展上蓄势赋能,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自2021年珠遵协作以来,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立足遵义实际和茶产业基础,瞄准夏秋茶深入调研,通过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延伸茶产业链等方式,开辟发展茶饮“新赛道”,进一步提升了夏秋茶的综合利用率,实现了农民增收、茶园增产、企业增效,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致富新路。目前,为加大新式茶饮领域投资力度,2021至2024年共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投资新茶饮项目32个,金额达10911万元。
产业链衔接要紧密,更要共生共赢
“发挥遵义200万亩茶园的优势,让遵义茶农每斤茶叶增收一块钱,这是珠遵两地共同打造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的目标。”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是关键。过去,遵义夏秋茶质高价低,不少村民感叹,春茶采摘结束后,茶园里的夏秋茶会被商贩以低价收走一部分,剩下的大量资源就这样被浪费掉。
为全方位提高遵义夏秋茶的下树率,加快将遵义茶资源规模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优势,进一步提升遵义茶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遵义市瞄准“新茶饮”赛道,引进多家新茶饮供应商。
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湄潭以来,已经和全国100多个品牌、5万多家线下门店达成合作,通过提供新茶饮创意和拼配方案,2023年实现产值8700余万元。
目前有100余家新茶饮品牌公司、10万余家门店与贵州春水堂茶业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供应合作关系。湄潭茶叶占春水堂生产用茶总量的20%,而这一比例计划在2024年提升至50%。
“目前,中国茶产业发展来到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但同时也面临不少茶区劳动力用工短缺,新产品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产大于销等问题。中国茶产业需要有一种新的战略突破,在这个过程中,新茶饮的诞生给了我们思路和启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茶饮料与食品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尹军峰说。
遵义茶叶是全国重要产茶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环境好、品质优、产能大、基础好。可以很好地应对当下新茶饮产业对于供应链的高品质、差异化要求。在供需双方的资源整合深度对接下,行业健康发展,更发挥供应链“链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
如何通过“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培育和壮大新茶饮产业集群实现乡村振兴?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中心“品牌万里行暨品牌培育工程”特聘授课专家、粤桂粤黔东西部协作特色产业特聘讲师李炎明认为,可以通过“点”的企业群体塑造、“线”的产业链与茶旅融合,以及“面”的区域协同发展与品牌国际化,形成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发展体系,以企业为点,拉长线、融合面,科技驱动,创新赋能,构建产业生态,让农业经济的“点线面”协同发展。
以贵州贵茶(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联盟企业密切合作、产业链上下游多集群发展的抹茶产业新格局,便是实践成功的案例。“我们在拉动茶产业现代化生产的同时,将着力点放在提高茶青下树率上,通过机械化采摘,提升了生产效率,茶园亩均收入提高,茶农鼓起了‘钱袋子’。”公司董事长蒙祖德说。
“我们使用贵州抹茶做出的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在贵州有很多特色的传统产品都可以与茶结合,运用到茶饮中,我们也一直在尝试系列产品的研发。”去茶山采购部经理何高平说。
以市场为导向,尤其当面对一些小批量、多品种、高度定制化的市场需求,这时,供应链的数字化赋能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可以实现供应链前端的供需快速匹配。“通过数据的集中掌握,精准研判,抓到市场信息,用数据的纬度需要去布局,去做产品。”珠海市香洲区商务局局长周科球说,要充分发挥基层的优势,新茶饮产业的数据是长在地里的,能得到阳光雨露,能产生万般变化,但终究还是长在地里的。要高度重视原始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这让产茶县(区)、乡镇开始注重茶行业最基础的数据,一个个基础数据具备后,通过新茶饮的供应链数字平台的信息聚合,发挥数据的最大功效,将其反映出的信息价值赋能供应链各环节。
一亩田集团华南区总经理易莉莉说:“我们每年帮助数以万计,数以百万计的产地经纪人、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将原产地的农产品发布在平台,通过线上智能匹配,实现与破千万的批发商、商超、超市连锁对接。而在新茶饮领域,我们可以一同探索开拓线上渠道、以大数据为指导进行线上销售、用AI技术和智能技术为产业服务等合作形式。”
“坚持优品种、优品质、优品牌,持续做强茶品牌、培育茶企业、强化茶科技、做优茶产业,着力推动‘小茶叶’成为‘大产业’、产出‘高效益’。”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伟表示,遵义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为载体,携手珠海共同发展好茶产业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借助珠海平台推动遵茶出黔出海,进一步促进茶业增值、茶企增效、茶农增收。
遵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加快,也获得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认可。塞尔维亚文化中心北京代表Pavle Knezevic来到中国后便被中国茶的魅力所征服,其在遵义期间尝试了很多种类的茶。“当地人全身心投入制作茶、生产茶的精神和独特技艺让我感到惊讶,我认为遵义茶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茶。”
“这一次走进遵义湄潭,我感觉中国新茶饮这个赛道有了新的底座,那就是一个稳定的可靠的供应链体系正在建设。我坚信,未来将有中国新茶饮头部企业走进来,我们的一流专家团队走进来。我们有广东珠海的全方位资源的投入,有贵州遵义这样雄厚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这个供应链中心一定会成为中国茶产业发展的亮点。”刘仲华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