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黔西南州普安县境内的深山密林里,生长着一群桫椤。近年来,当地多部门携手,干部群众加大宣传保护力度,使这一古老物种得以开枝散叶。
桫椤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生长在相对温热潮湿的环境中,高度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桫椤不开花也不结果,通过叶片背面的孢子进行繁殖。同时,由于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桫椤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对于研究古植物学、植物系统学及地质变迁有着重大意义。
据了解,2017年以来,普安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对分布在该县境内的珍稀野生植物桫椤进行实地勘测调查,并进行挂牌保护,定期清理枯枝、病枝及周边杂草,为加强对这一古老物种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撑。当地政府通过召开群众会、上门座谈、协调土地等方式,持续宣传保护桫椤的意义,并组织村民对外来人员做好监测,防止盗挖盗采,切实保护桫椤在普安的生长。(谢红梅 刘光兰 李洪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