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民革中央按照中央统战部关于“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密集的显著优势,利用民革中央企业家联谊会、中山博爱基金会和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等帮扶平台,创造性实施教师培训、基础补短、异地办学、幼教帮扶、职业教育等五个方面帮扶工程,有力助推纳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新阶段“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实践的成功典范。
实施教师深耕工程
培育“领头雁”
民革中央始终坚持把培育骨干教师、推进教师队伍“一带多”发展作为教育帮扶的“牛鼻子”工程。近5年来,民革中央根据纳雍教育实际,多次协调名校长、教育专家、骨干教师到纳雍开展“石榴籽计划”、中小学音体美学科教师赋能、高考综合改革专题、“1+N深耕计划”等专项培训,培训县内骨干教师3000余人次,有效推进师资队伍均衡发展。
与此同时,民革中央多次邀请民革教育专家到纳雍培训一线教师7000余人次,带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研教改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开办纳雍教育管理培训班,对全县29个乡镇(街道)161名中心学校、中学校长进行培训,进一步开拓纳雍基层教育管理者视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发挥了教育领域“头雁效应”。
实施基础补短工程
打造“示范校”
在推进纳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践中,民革中央坚持把教育基础设施补短作为教育帮扶的基础工程,积极争取近1000万元各类资金投入改善教学设施,补齐了教育方面的基础设施短板,建设了一批示范校园。
据统计,2017年,中山博爱基金会捐赠400万元修建昆寨中学学生宿舍,解决床位350个;2023年,引入社会帮扶主体,为纳雍多所易地搬迁学校购置图书、校服、教学设备等,折合资金近300万元,有效解决易地搬迁学校存在的困难,进一步改善易地搬迁学校的办学条件;2024年,联系海普欧环保集团为曙光镇中心学校捐赠价值10万元一套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解决学校污水处理问题,优化了校园生态环境。
实施异地办学工程
办好“纳雍班”
民革中央针对纳雍高中办学条件实际困难,联系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创新实施异地办学工程,通过委托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异地创办“纳雍班”的形式,每年优选一批纳雍籍学生免费到广元就读高中。2007年至今先后投入5200余万元帮扶纳雍学生690名,现已毕业14批565名,尚有125名学生在广元上学。“纳雍班”本科上线率达100%,其中15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中共纳雍县委统战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纳雍班”已成为纳雍高中的品牌工程,带动了更多纳雍学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实施幼教温暖工程
做足“童子功”
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后,学前教育成为山区教育的突出短板。民革中央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积极帮助建设部分边远地区幼儿园,每年还通过夏令营形式组织儿童走出大山、开阔视野。
其中,民革中央协调中山博爱基金会投入资金285万元在猪场苗族彝族乡硐口村、玉龙坝镇岩脚社区分别修建中山博爱幼儿园,解决了300余名幼童就近入学问题。连续7年开展以关爱山区儿童健康成长、快乐成长为主题的中山博爱夏令营活动,通过举办夏令营活动帮助农村山区儿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团队精神、塑造意志品格。
“累计1120名山区儿童参加了夏令营活动,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树立了信心,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为今后发展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中共纳雍县委统战部有关负责同志说。
实施“东迁西归”工程
建设“职教城”
民革中央通过“1+1+N”形式,全面发动和组织全国各地民革组织分头对口帮扶纳雍有关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其中,2023年经民革江西省委和民革浙江省委牵线,促成纳雍县与浙江省永康市缔结“友好城市合作”,探索实施“东迁西归”共富项目。合作中,协调资金480万元建设纳雍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室,由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永康五金技师学院)选派2名数控教师到纳雍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专项培训。
两年来,纳雍中等职业学校与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强化校校合作,开展“2+1”联合办学,共创建了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电子商务4个专业。目前,纳雍中等职业学校第一批68名“东迁”永康学生,已有42名取得中级技能证,即将踏上“西归”助力家乡振兴和现代化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