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szb@163.com






2024年05月27日

挖掘资源禀赋 打造示范廊带

——八论深入开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本报评论员

沪昆高速沿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廊带、桂湘黔环“三省坡”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织金—百里杜鹃”旅游促“三交”示范廊带……近年来,贵州通过廊带建设,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立足地方资源禀赋,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是高质量推动“模范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推动示范廊带建设?贵州出台的《开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实施方案(试行)》提出,实施廊带建设行动。充分挖掘各民族“一起走过”的历史经历、“一起生活”的现实经验和“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心灵共鸣,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建设行动中,我省积极支持安顺市建设沪昆高速沿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支持遵义市打造赤水河流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支持遵义市、铜仁市打造乌江流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支持黔东南州建设清水江流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支持毕节市建设“织金—百里杜鹃”旅游促“三交”示范廊带,支持铜仁市打造环梵净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建设,关键在于深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中蕴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如安顺市在建设沪昆高速沿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时,就需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屯堡文化、三线建设文化、改革实践经验中蕴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遵义市、铜仁市在打造乌江流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时,就要深入挖掘乌江作为生态屏障、贵州黄金水道、古代军事要道、经济通道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黔东南州在建设清水江流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时,就要深入挖掘清水江流域各民族经贸往来、民族民间文化交流互鉴、各民族迁徙史实等内容。概而言之,廊带建设要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向广大游客生动呈现区域文化中蕴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在高质量的旅游活动中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古人云:“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树立起“一盘棋”的思维,而且还要有“立足一隅谋全局”的深谋远虑。廊带建设涉及发改、文旅、交通等多个部门,就基层民族工作部门而言,对内要整合好资源,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对外则要善于沟通协调,学会借力发力,将其他部门的示范点结合进来,比如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等等,这样打造出来的示范廊带才会有血有肉。通过“点”上精彩呈现,“带”上通道互联,“面”上统筹谋划,实现重点突出、以点联面、点线结合,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2024-05-27 ——八论深入开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43745.html 1 挖掘资源禀赋 打造示范廊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