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szb@163.com






2024年05月24日

围绕主战略打造西部省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思考

□ 李永皇 向天梅

近年来,贵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打造西部省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上,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西部省份民族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它能够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2022年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出台,赋予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战略定位。为贵州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持续推动数实融合,致力将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实践。贵州省打造西部省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应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优势,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具体来讲,应有效发挥数字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竞争优势,加快数字化赋能新型工业化。应持续优化数字技术在工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技术供给,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全面开展关键领域核心工业软件和工艺装备技术研发,加快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交互、产业协作、价值共创。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以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推进西部省份民族地区城镇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传统的城镇化是城市优先发展的城镇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而新型城镇化旨在促进城乡互补、互促共进、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贵州省依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省情实际,积极打造符合贵州实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但总体来看,城镇化发展还面临着城乡发展有差距、产业支撑能力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需完善等问题。贵州省打造西部省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应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城乡融合发展破解城乡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应加快城市规划和建设,注重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应打造绿色、低碳、环保、有序的城市社会环境,加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力度,构建和谐舒适的现代化城市生活圈。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城市对乡村的帮扶力度,推动城乡协同发展。应加大对乡村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创业扶持基金、提供技能培训等,鼓励在外务工的农民回乡创业就业,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吸引外来人才落户,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打造宜居和美乡村。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西部省份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来看,一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有助于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推进乡村振兴能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扶持农业产业发展等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举措对于推动西部省份民族地区农业提质增效具有积极作用,能够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与附加值等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贵州省打造西部省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应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推进贵州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前,针对农业技术推广难度较大、农业投入不足等问题,应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和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加快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农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养,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针对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较低,产业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注重传统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应关注以休闲康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业等新业态,不断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

在旅游产业化建设上,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进西部省份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是一种将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旨在通过文化和旅游的相互融合,推动文旅产业的深度发展。文旅融合不仅有利于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还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双赢。从旅游产业化的角度看,文旅融合可以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质、美化区域形象,还能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从而为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贵州省作为典型的多民族省份,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能够为文旅融合提供有利契机。贵州省要实现旅游产业化发展目标,应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推动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各地应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宝贵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和游客兴趣创新旅游产品,如特色文化旅游线路、主题酒店、文化创意产品等,通过独特的设计和研发,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还应提升旅游品质,加强旅游从业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注重旅游服务的人性化、精细化、个性化,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媒体宣传、网络营销等手段,加强文旅融合产品的宣传推广,提高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分别为贵州省民族研究院、贵阳市花溪区第二小学;本文系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贵州城市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4ZLJD02);花溪区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体验式教学视域下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HXYB2305)阶段性成果。】

--> 2024-05-24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43729.html 1 围绕主战略打造西部省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