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szb@163.com






2024年05月24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选择

□ 潘光繁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准确把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笔者以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为例,探析我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助力贵州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教育的典范。

我省各级各类学校要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以管理为抓手、以帮扶为依托、以宣传为手段、以教育为主渠道、以培训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心里,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实效。

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而言,各级各类学校可以从五个方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

运用管理条件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建设示范学校的重要任务,拟定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实施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合力。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断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与此同时,还要逐步完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地根植于全体师生的精神和血脉之中。

通过丰富宣传方法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不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以毕节市纳雍县昆寨中学为例,该校充分利用校园作为教育主要阵地的优势,围绕“看得见”和“听得着”两方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在“看得见”方面,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校务公开栏、学生学习园地、宣传栏等,展示中华民族概况,全面、系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其次,在“听得见”方面,该校利用校园广播等媒体平台开设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专栏,持续播报中华文化知识,重点宣传在维护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上作出积极贡献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与此同时,不定期在校园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让广大师生在了解中华民族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达到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各族师生中持续增进民族团结的目的。此外,该校还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会课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多渠道全方位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借助培训平台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础。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环节。首先,在理论学习方面,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等重要文件精神,全面正确理解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激发各级各类学校各族教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高度责任感和崇高使命感。其次,在业务培训方面,邀请国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或学者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培训,从根源上不断提高教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深度。在此基础上,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和学科教学中,从教育层面上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础。

通过拓展教育渠道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涵。教育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因此,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课堂教育内容,是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各级各类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开设有利于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目标的教育课程,具体由班主任或辅导员负责授课,在学科教育教学中,持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达到完成学科内容教学任务和丰富学科教育内涵的双重目标。此外,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挖掘和开发校本课程,通过校本教材中的具体生动案例,润物细无声地带动各级各类学校各族师生团结互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利用活动为载体奏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旋律。各级各类学校要利用我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积极开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活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应利用民族传统节日活动,让各族师生参与进来,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级各类学校各族师生心中落地生根。与此同时,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文体活动的德育载体功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其中,不断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范围。贵州节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奏响贵州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精神底蕴,利用节庆活动为载体,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提供路径参考。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是增强全体师生“五个认同”的重要路径;通过深入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并形成常态化的教育活动,不仅能让各族学生深刻认识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还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持续推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重要路径。总而言之,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全方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

【作者单位:贵州省民族研究院;本文系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教育的典范调查研究——以毕节市纳雍县为例”(项目编号:23ZLJD003)的阶段性成果。】

--> 2024-05-24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43728.html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选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