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台江县的“村BA”,让各民族游客共享体育赛事、共赏民族歌舞、共品特色美食,成为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亮点;被列为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三交”试点示范项目的荔波县小七孔景区,以景区为平台、游客为主体、群众为基础,让游客切身感受当地人文气息和民风民俗,把景区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阵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推动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是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后,国家实施的一项重要行动。旨在通过计划的实施,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作为全国民族八省区之一的贵州,是全国的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在国家行动之下,深入推动贵州旅游促“三交”?贵州省出台的《开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实施方案(试行)》提出,实施示范试点行动。要求将省博物馆、省民族博物馆、各市(州)博物馆、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全省9个5A级景区、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打造成为旅游促“三交”计划示范试点;提升荔波小七孔景区全国旅游促“三交”试点建设质效。
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试点,发挥“村BA”“村超”“民族大联欢”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品牌效应。这些要求,其目的是将“试点”做成“示范”,从而树立具有区域特色的贵州品牌。
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蹚出路子,直接关系行动成效。可以说,不管是5A级景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都是游客旅游的首选地,也是贵州基础较好的旅游目的地。在这些地方开展试点工作,既为大范围推动旅游促“三交”投石问路,也给局部先行先试辟出空间,更为提质增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是改革发展中的一条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这些要求,对当下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的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要抓好示范试点行动的实施,还要鼓励各地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如同“村BA”“村超”“路边音乐会”等火爆出圈一样,让更多基层创新实践案例不断涌现,进而形成上下齐心、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解剖一只麻雀,可以看清弄懂内部结构;搞好一个试点,能为推动全局工作提供有效方案。我们期待各地在示范试点行动的引领下,立足地方实际,尊重实践、鼓励创造,不断在实践中开创新路,以试点带动整体,努力将“试点”做成“示范”,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旅游促“三交”品牌,助力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