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szb@163.com






2024年05月22日

共话乡村振兴 见证凉山巨变

——“‘彝海结盟地 五彩大凉山’百家主流媒体社长总编彝乡行”活动侧记

□ 本报记者 刘兴祥

5月14日至16日,全国主流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大会暨“彝海结盟地 五彩大凉山”百家主流媒体社长总编彝乡行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举行。

3天时间,12个点位,百家主流媒体记者深入西昌市、昭觉县、冕宁县等地的和美乡村、产业园区、城乡社区等现场,近距离领略凉山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奋进之姿和发展之变。

彝乡巨变,媒体见证。百家主流媒体一路看,一路交流,一路思考,凝聚起助力乡村振兴的媒体智慧与力量。

走进凉山

感恩奋进干劲足

2018年,是一个载入凉山发展史册的年份。这一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位于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三河村和火普村视察,走进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与基层干部围坐在火塘边听心声、话发展,“我对凉山寄予厚望”的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至今激励着凉山儿女。

在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媒体记者们通过观看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场景,为凉山的脱贫攻坚鏖战之路所震撼;在昭觉之行中,采访团沿着“凉山扶贫路”一路走访,深入了解在六年时间里,凉山基础设施的完善,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通过实地采访,我深切地感受到昭觉县三河村的面貌从旧到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非常震撼。”中国少数民族报业协会会长,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田应明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三河村是精准扶贫的‘收官战’,这‘一头一尾’的发展情况,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取得丰硕成果的生动体现。在精准帮扶的基础上,我相信凉山州的乡村振兴工作一定会走在全国前列。”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千里大凉山,跨越了一座又一座大山——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千年的大山,从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大山……凉山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谱写了一页又一页辉煌篇章。

来到冕宁县彝海湖畔,一个美丽的寨子出现在媒体记者眼前——依山而立、错落有致的民房,一棵巨大的棠梨树枝繁叶茂、绿意葱茏,一汪汩汩的泉水在村子里不停流淌。村民们告诉记者,这汪泉水名叫“结盟泉”,这棵棠梨树则因当年红军曾在树下休息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红军树”,因他们的村寨自2016年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对口援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结盟新寨”。

感受凉山

和美乡村新画卷

在昭觉县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沐恩邸社区,媒体记者们了解到沐恩邸这一名字的含义——沐恩邸,“沐浴在党恩下的府邸”。

“这里让我看到了新时代和美乡村的新面貌,社区基础设施完善,周边配套学校、医院,交通便利,群众精神面貌热情饱满,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美丽画卷。”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爱济南客户端副总编辑张锋说,昭觉沐恩邸社区因地制宜,用特色资源振兴乡村,把非遗、手造等资源“嫁接”进互联网,让百姓腰包在家门口鼓起来,令人印象深刻。

5月16日,在冕宁县建设村,琳琅满目的凉山优质特色农产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在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媒体记者们了解到,建设村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做精葡萄、草莓、樱桃等产业,2023年特色农业产业产值达2亿元。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建设村又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乡愁文化有机地融合到山水田园间,走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预计2024年旅游业年收入超3000万元,建设村因此被誉为凉山州的“华西村”。

农旅融合是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当“宜居”与“和美”并进,带来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产业”与“就业”齐抓,让农业强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也就擦亮了凉山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

当前,凉山正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建设为牵引,深入实施“三大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治理显著提升,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描绘出一幅具有凉山特色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宣传凉山

讲好故事聚力量

记录传播好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典型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采访团三天行程干货满满,目之所及皆是风景,让不少社长、总编流连忘返,深感不虚此行。

同样来自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媒体人,广西日报专职编委陈璞对凉山发展之不易感同身受。他认为,凉山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的有益探索,效果实实在在,非常有推广价值,也为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素材。作为主流媒体,做好报道显然不够,让农产品出村进城更显责任担当。

陈璞介绍,在广西,他们一直致力于桂品出山入粤(广东)融湾(港澳大湾区),报道内容着眼农产品搭上互联网销售快车,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畅通农产品物流“最后一公里”,整体推动一县一品、一镇一业,加快企业IP化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套用广西的“表述方式”,川品出川也迫在眉睫,媒体应该把责任扛在肩,不但要当发展的见证者,更要当发展的推动者。

黑龙江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裴培则认为,坐拥丰富的文旅资源,文旅产业是凉山可以主攻的一个方向。“去年我们哈尔滨冰雪旅游‘出圈’,我觉得凉山也可以作一些文章,把文旅资源和基础工作做扎实,媒体再聚焦游客关注热点、文旅建设亮点等,挖掘、讲述文旅故事,让更多人认识凉山、来到凉山。”

今日凉山,以奋进之姿,逐梦前行,全面推进“三大强州战略”,奋力建设具有凉山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强州。

--> 2024-05-22 ——“‘彝海结盟地 五彩大凉山’百家主流媒体社长总编彝乡行”活动侧记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43594.html 1 共话乡村振兴 见证凉山巨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