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思全 杨育森
黄平县近年来充分利用资源、区位和环境等比较优势,积极推动酱香型白酒产业和肉牛产业的发展,通过要素保障护航企业扩能增效,带动群众增收,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力量。
走进黄平县新州镇槐花工业园区,一股浓郁的酒香味扑面而来……
该公司于2022年4月入驻新州镇槐花工业园区,沿用了黄平县1950年成立的国营企业黄平酒厂品牌——黄窖字号,从事酱香型白酒生产、品牌推广及研发。目前,生产的品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茅台酒生产工艺生产的大曲酱香(也称稛沙),另一种是符合大众酱香消费者口感的大曲碎沙酱香白酒。
据了解,整个酒厂的规划建设产能是14800吨,现在酱香白酒生产车间已经建成了6栋,投入生产4栋。2023年产3840吨酒,销售额突破了2000万元。
“得益于黄平县良好的土壤、水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我们烤出的白酒拿到茅台镇,邀请很多专家和老师进行‘盲品’,最终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认可。”国家级酿酒师魏后义表示,为了保证酱香型白酒的口感和品质,该公司目前采用和茅台镇相同的酿酒工艺,酒曲从茅台镇采购,还从茅台镇聘请了经验丰富的班组进行带班生产。
“为了让园区企业能够安心生产,我们重点解决了白酒园区的供水、污水处理、供热、酒糟处理等,并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为企业生产发展保驾护航。”黄平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田学义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在黄平农博翔公司的谷陇养牛基地里,整个养殖场环境干净、整洁无异味,送料车来回为肉牛投放草料,短短几分钟,上千头的肉牛都悠闲地吃上了草料。
“我们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操作,牛圈的发酵床采用锯木粉和谷壳混合而成,经过8至10个月左右,我们统一收集到肥料厂进行发酵,做成有机肥销售出去。”基地负责人张建兵说。
目前,该基地已经引进了400多头小牛,今年养殖规模将达到2000头左右。作为省级龙头企业,该公司积极探索肉牛养殖模式,在黄平县建设了4个养殖基地,利用农作物回收及育肥牛饲养回收的方式,带动当地300余户农户参与肉牛产业发展。
谷陇镇翁勇村村民王朝华,去年在公司的支持和带领下,养了50头牛挣了10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早早地就张罗牛圈的改扩建。“今年我准备跟公司再领200头牛过来养,有公司的技术支持,我很有信心。”王朝华朝着正在改扩建的圈舍指去,“你看现在这个圈舍更加标准了,肉牛的养殖环境也更好了,今年肯定有个好收益。”
随着贵黄高速开通运营,黄平县抢抓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成立了白酒产业专班,着力打造黄平酱香白酒产业园。目前,已成功引进黄窖酒业、九茅酒业、贵骄台酒业3家酒企落户并建成投产。
在今年第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黄平县槐花工业园酱香型白酒污水处理厂(二期)、黄平县年产20000吨酒糟粉加工(二期)、黄平县日处理50吨白酒生化污泥热解催化全量处理、贵州黄平县农喜乐生态畜牧养殖场努比亚山羊养殖等七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金额超4亿元,这将推动酱香白酒、肉牛两个主导产业的全产业链集群化、链条式发展,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