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良科 雷春琳 姚 旺
5月16日,黄埔区·长顺县水稻科技攻关活动暨现代农业装备展示现场会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长寨街道付家院村摆龙组举行,现场签订相关合作框架协议,实地观摩人工插秧、机械插秧、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农业无人机、农作物重大害虫智能测报装备等现代农业装备作业。
“去年黄埔区·长顺县东西部协作水稻科技攻关项目成效显著,真正实现了科技赋能。”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理事长柏连阳表示,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将按照黄埔区·长顺县东西部协作有关要求,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把最好的品种、最好的栽培技术、最好的农机带到长顺,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让群众种粮也能致富,推动“埔顺模式”取得更大成效。
据了解,长顺当前正深入实施“围农兴工”发展战略,努力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该县坚持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综合集成示范试点改革;积极抢抓东西协作对口帮扶重大机遇,不断深化拓展两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新模式。大力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协同机制和新技术应用,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
在现代农业装备作业现场,两名农机手正驾驶插秧机在田间进行水稻移栽作业,一台无人驾驶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农业无人机同时完成施肥与播种。
“这个无人驾驶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是轻简型,非常适宜长顺山地特点,同时,一个人可以操作多台机器,每小时能够播种5亩以上,平整坝区能作业8至10亩,种植成本每亩30元以内,这对长顺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华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在满介绍说。
据介绍,此次活动是黄埔区·长顺县东西部协作水稻单产超高产攻关项目主要内容,通过深化“广州黄埔科研+黔南长顺基地”合作,为长顺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重要支撑。2023年10月,经贵州省、广东省、湖南省有关专家现场机收测产,长顺县超高产单季稻最高亩产达1045.9公斤、平均亩产达1022.5公斤,亩产达到全国超高产水平,率先在贵州寡日照区域突破水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杂交水稻亲本繁殖试验最高亩产达557.96公斤、平均亩产达到531.09公斤,率先在全省成功开展杂交水稻亲本繁殖。
“我们今年选用氮高效的新品种粒两优8022.去年已经在四川德昌实验,平均亩产达到1251.5公斤,所以我们今年拿到长顺来进行高产攻关,希望在去年最高亩产1049.5公斤的基础上再提高50公斤。”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建武说。
“我家种有10亩地,去年有2亩用来种高产水稻,一亩达到1000公斤。今年大家很愿意种新品种,因为现在插秧都是机械化,又不费力,产量提高我们也得到了切实实惠。”长寨街道付家院村摆龙组农户韦汉井点赞说。
近年来,长顺县坚持实施“围农兴工”发展战略,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运用“黄埔科研+长顺基地”模式,构建了优质稻油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全产业链,被列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贵州省优质粮油示范基地、黔南州现代农业发展综合集成示范试点等,全县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