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szb@163.com






2024年05月17日

唱,肆意生长“腔调”

□ 本报记者 张 阳

过去,谈起贵州音乐,人们脑海里回响的是苗族古歌、侗族大歌等传统音乐,它们自在滋长,或婉转、或嘹亮、或深厚,在大山之间传唱不息。

如今,以音乐的方式打开贵州,除了“原生风味”,流行、民谣、摇滚等越来越多的音乐形式以及音乐人在大山之间肆意“歌唱”。

《守望·撒麻》的获奖,《云上贵州》的传唱,《侗家读书郎》被收录课本……以刘念、蝶当久、朵久央等为代表的音乐人发乎本心、坚持创作,用“歌”诉说着当代故事,让世界聆听贵州“声音”。

热爱,奔赴每一场“山河”

5月10日,伴随着《歌手2024》首场竞演播出,各大网络平台瞬间“炸锅”,网友纷纷开始“全网摇人”对战海外歌手,来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85后”苗族歌手蝶当久也被网友“征召”,在他的抖音评论区刷起了“支持蝶当久请战歌手2024”“报名,为民族音乐而战”等评论。

“华语乐坛守护战”怎么打?作为苗族音乐非遗传承人,蝶当久认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坚定文化自信,从‘西方乐派’的视角转换到‘中国乐派’,只有拿出我们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才能与之抗衡,‘支棱’起来。”5月14日,《歌手2024》官方微博发布了第二期竞演歌单,民族摇滚乐队杭盖乐队赫然出现在首轮揭榜歌手名单中,这恰恰与蝶当久的想法不谋而合。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素有“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美誉,生长在台江县苗族村寨的蝶当久从小就展露了歌唱天赋。正如他所说:“热爱唱苗歌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凭借着对苗歌的热爱和天赋,他顺利考上贵州大学艺术学院,从此踏上了音乐的逐梦之路。

蝶当久是国家一级演员,贵阳市市管专家。2010年,蝶当久荣获第十四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组银奖,2012年参加CCTV《星光大道》获得冠军,2013年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民歌大赛”荣获金奖,2022年携带作品《守望·撒麻》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第十九届群星奖大赛并获奖……就此,蝶当久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尽管身上的奖项和荣誉越来越多,蝶当久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激发了他对音乐创作的热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喜爱流行音乐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年轻人甚至更多的人通过我创作的音乐作品了解贵州、爱上贵州。”

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蝶当久致力于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进行改编创作,相继推出了《对歌对到日落坡》《银白色的山歌》《我爱的姑娘要出嫁了》《幸福苗家》等百余首民族音乐歌曲,获得了国内外音乐专家、学者和歌迷好评。

近一年来,蝶当久大部分时间都奔波于全省各地进行演出,他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村超”“村BA”“路边音乐会”等活动现场。无论是在都市舞台,还是在田间地头,他都以最饱满的热情,为大家送上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民族音乐。“我会一直努力向前,保持热爱,奔赴每一场‘山河’。”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传承发扬好民族音乐”的初心使命。

聆听,音乐传播“家乡美”

“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能歌善舞,在太阳的照耀下,民族团结,共同为美好未来而努力拼搏。”5月14日,贵阳市南明区筑城广场上传来阵阵美妙的歌声。苗族青年歌手朵久央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美家园”系列慰问演出现场唱起她的原创作品《歌唱我美丽的家乡》。

朵久央是李兰的苗语名字,她出生于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男女老少从小就热爱唱歌,朵久央也不例外,无论是祖辈传唱下来的古老苗歌,还是极富生活气息的山歌,靠着自身音乐天赋,她总是能很快学会。

“我从初中开始就坚定了学声乐的梦想,当时我的父母思想比较传统,认为唱歌跳舞很难有作为,影响学习。于是我就背着父母买了光碟自学技巧,也会跟当地有名的歌师学习技巧。”即便父母不理解,朵久央也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音乐梦想”这粒种子根植于心中,渐渐生根发芽。

正是因为坚持和热爱,2008年朵久央顺利考上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大学四年,得益于“有天赋、肯努力”,来自“苗乡”的她开始崭露锋芒,参加“多彩贵州”原生态唱法比赛、“青酒杯”唱响苗乡侗寨电视歌唱大赛等大大小小的比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朵久央不甘心与苗歌的缘分止于“唱”,她心中升起了“创新、传承”的“小火苗”:“我要为家乡创作,通过歌声向外界讲述‘家乡’的美、贵州的美。”

从大三创作的第一首歌曲《家》,到今年的新作《嗨嗨嗨 跑起来》,在多年创作探索中,朵久央始终坚定:“坚守民族文化的‘根’和‘魂’,创作出有故事、有情感的音乐”的创作理念。如今,她原创并演唱的音乐作品已有上百首。

“虽然民族语言歌曲创作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但我依然想以音乐的形式,传播‘家乡美’,为传承发扬民族文化贡献力量。”谈及之后的音乐道路,朵久央坦言。

创作,用心与山野“对话”

“艺术创作要保持一颗纯粹、干净的心,将自己的所感所悟准确表达出来。要植根于民族土壤,肩负起传承民族音乐的责任,把新思维、新手法、新编配运用到每一首作品的创作中,努力追求作品的境界和格调。”在20多年的音乐创作实践中,贵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市管专家刘念一直秉持着这个信念。

刘念今年47岁,出生于遵义市。遵义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交流互鉴,刘念的音乐创作启蒙之路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一直以来,遵义各地都有唱花灯的习俗,这种民间戏曲艺术一直滋养着群众的精神生活。“记得我七八岁时,每逢春节、元宵节等节假日,家人都会带着我去看花灯戏,花灯曲调都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刘念在孩提时期第一次有了“音乐”这个概念。

步入初中,刘念开始接触音乐这门课程,那时他没有任何乐理知识,老师却对他作出“乐感很好,有天赋”的评价。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和热爱驱使他想要更进一步探求了解,于是,刘念开始琢磨箫、笛子、二胡等民族民间乐器的制作,试图将脑海里产生的旋律,通过乐器演奏出来。“一开始只能演奏出零星的音阶,到后来居然能有模有样地演奏出完整的曲调。”藏在刘念心里的那份“音乐梦”开始生根发芽,他有了一个决定——考音乐学院。

2000年,怀揣着“音乐梦”,刘念顺利考上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了解到更多音乐流派与音乐基础知识,拓宽了音乐视野。当时来自民族地区的同学都带着芦笙、月琴、三眼箫等民族乐器,这让他眼前一亮,激发了他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毕业后,刘念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他“开启”了一边到民间采风、一边创作的日子,这段经历也是他“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汲取养分”的音乐旅程。2007年,他创作的第一首歌曲《侗家读书郎》应运而生。

“创作这首歌曲时,我正在黔东南采风,当地村民以无伴奏合唱为主,在鸟叫虫鸣、水流风拂、树摇叶动的细微声响中,吟唱着天籁——侗族大歌。我非常喜欢这些带着山野气息的原生态民歌,从中汲取了创作的音乐灵感。”刘念回忆,采风回来后他采用了核心音调进行创作,谱写了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儿童歌曲《侗家读书郎》,该曲目也成功入选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必唱歌曲。

“优秀的作品一定是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结晶,创作出好的作品不仅是创作人‘单打独斗’的过程,更是与乐器家、演奏家、观众等对话的过程。”谈及音乐创作,刘念满脸自信,侃侃而谈。他认为音乐家当以“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为人民书写”为己任,写出集“精深思想、精湛艺术、精良制作”于一体的精品力作,创作出经得住市场、艺术、专家、读者检验,经得住时间、历史检验的作品。

--> 2024-05-17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43489.html 1 唱,肆意生长“腔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