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省民政厅、省委社会工作部等17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顺应新时代儿童身心发展新特征,聚焦工作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工作质量,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了服务对象为全省范围内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跨县域外出务工连续3个月以上,或一方跨县域外出务工3个月以上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户籍所在地在农村的儿童。困境儿童为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
《实施方案》提出未来三年工作目标。到2026年,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精神素养显著提升,监护保护体系更加健全,安全防护水平全面加强,关爱服务基层基础明显筑牢,以儿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更加精准高效,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氛围更加浓厚,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保障。
《实施方案》明确了“五大行动”及18项重点工作任务,分别是:一是实施精神素养提升行动。各部门协同搭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儿童之家”的建设和运行,为家庭教育提供协同服务。二是实施监护提质行动。注重家庭监护基础作用,教育引导父母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三是实施精准帮扶行动。进一步强化服务对象、政策措施、教育保障、关爱服务的精准性,开展摸底走访建档,做到留守困境儿童数据清、基本情况清、社会关系清、成长需求清以及监护、生活、医疗、教育等重要情况清,落实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形成“一人一档”,推进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四是实施安全防护行动。各地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安全教育引导,采取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安全常识和常见意外伤害防护等知识,提高儿童安全防护、应急避险和自防互救能力。五是实施固本强基行动。各地要选优配强基层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工作队伍,推进儿童主任专职化,由村(居)民委员会副主任担任儿童主任。探索信息化智能技术应用,加强跨部门数据共享协同,支撑精准匹配各项儿童福利和社会救助政策,量身定制关爱帮扶方案。 (本报记者 杜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