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szb@163.com






2024年05月10日

推动贵州民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选择

□ 熊培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不仅为贵州民族地区破解经济发展困局提供了途径,还为赋予民族文化新的生命力提供了有效手段。贵州民族地区围绕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趋势,积极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历史机遇,营造激励创新成长生态环境,通过“四新”和“四化”推动产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有必要深化对贵州民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以便切实落实中央要求地方因地制宜发展的要求。

贵州民族地区在资源禀赋上具有传统优势,随着“四化”战略的实施,生产条件正迅速改善,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带来历史契机。第一,资源禀赋优势为贵州民族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创造必要条件。贵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特别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磷矿储量达13.8亿吨,远景储量更是高达30亿吨,已形成全国知名的磷化工循环产业基地。这些资源为当地经济提供了多样化发展的机会,同时,先进的矿产加工技术和环保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材料的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助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贵州民族地区凭借民族传统艺术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为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铺设了丰厚的文化基底。推进文化传承发展数字化和智慧旅游,不仅促进了贵州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有效保护了民族地区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为贵州民族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力。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通过5+N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已将矿产资源深加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特色食品、木材加工、大健康医药确定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新能源材料、白酒、轻纺、民族工艺品、大数据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就业,加强了产业链现代化与国际竞争力。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为贵州民族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创造丰富机遇。以黔南州福泉市为例,2023年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产值已达156亿元,占全省近四分之一。2024年初,磷酸铁锂和磷酸铁的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0%和30%。地区还加强了环保产业发展,如建立区域性垃圾焚烧发电和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确保了水质和磷石膏的100%综合利用率,产值达16.5亿元。此外,黔南州成功创建了国家绿色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显示出该地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坚实步伐。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也展示了贵州在绿色生态发展方面的先进实践。

贵州民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地方政府加强金融创新与服务,扩展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并推出小额贷款与风险投资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截至2023年底,贵州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4213.8亿元,同比增长24.1%,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和降低金融风险,推动区域与行业的均衡发展。这些措施借助贵州的智算能力和地区优势,为贵州民族地区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促进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促进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交流。贵州省应强化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交流,通过与华为云、科大讯飞等合作,应用大模型技术如盘古、讯飞星火等,贵州不仅创新性地展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还通过建立多民族交流平台和举办文化节等活动,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通过绿色发展战略和生态补偿机制,缓解环境压力并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贵州民族地区积极推广水电、太阳能及风能等绿色能源,发展生态旅游,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经济增长。同时,通过完善的生态补偿政策激励环保行为,加强环境监管以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这些措施不仅推动了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加强了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展示了贵州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成效。

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对策,贵州民族地区正逐步克服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这些对策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在保护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 2024-05-10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43276.html 1 推动贵州民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选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