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独山县根据《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及时部署,申报成功乡村振兴优质特色学校建设支持专项行动3个、民族地区中小学高质量发展支持专项行动3个、民族地区基础学科(领域)质量提升专项课题4个,有效推动县域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和特色发展。
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培育优秀教学团队。该县围绕德育与文化育人,数学、语文、外语和科学(理、化、生)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问题,融入民族特色文化,2021年以来,共确立77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其中省级课题8项,市级课题31项,县级课题38项。分别从双减、课后服务、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新课标、新高考、群文阅读、信息技术提升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截至目前,有12项课题按预期完成研究目标,即将结题。
以教师培训为抓手,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该县通过“国培计划”“校(园)长及后备干部培训”“每期一训”“暑期班主任全员培训”“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能力建设专题培训”“教师全员阅读”等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加强对课程实施、课标落实、教与学改进、作业评价与学习指导优化等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研究,推进学习方式变革与质量提升,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以城乡帮扶为契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根据目前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情况,该县在项目学校建立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开展多样化的帮扶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有效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集团力量,集团资源,要求集团校每学期到项目校指导工作不少于2次,充分发挥省、州、县级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县域内优秀教师开展城乡交流活动或进行多点执教,切实提升项目学校办学水平。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提升文化育人质量。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该县项目学校立足校情学情,将芦笙歌舞文化、响篙舞、旭巴踏民族舞蹈等文化正式引入第二课堂当中。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各校细化“5+2”课后服务“一校一案”,想办法、出奇招,以民族文化进校园在社团中有序开展,让“送出去”的方式,常到响篙舞传承地之一的狮山小学进行跨区域非遗文化观摩交流学习,丰富经验;以“请进来”的方式,获得独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指导帮扶,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有效开展,让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从根本上肩负起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任。(杜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