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林怡
记 者:作为民族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有哪些亮点?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
韦文堂: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黔南州民宗局结合实际,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民族地区社会宣传教育,采取“领导说”“代表谈”“民师讲”等方式,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式现代化”“三个务必”“伟大变革”“自我革命”“乡村振兴”等向各族群众宣传解读,及时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当地群众心中,引导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广泛凝聚发展力量,助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截至目前,黔南州民宗系统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少数民族村寨开展双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184场次,覆盖少数民族群众7000余人次。
一是领导带头说,当好“传声筒”。当前,在民族地区,民族语言仍然是当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及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甚至少部分群众还存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障碍。党的二十大闭幕后,黔南州民宗局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会议精神,印发了《关于开展双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活动方案》,成立了双语宣讲活动领导小组,并由局班子成员带头分别赴都匀、三都、荔波等县(市)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5场次,覆盖群众760余人。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优势,向基层一线党员干部、少数民族群众说清楚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十六个方面的成就等重要内容,着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民心。
二是代表现身谈,当好“留声机”。10月26日,省、州、县民宗系统联合宣讲小分队前往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雪花湖社区开展双语宣讲活动,并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韦子涵用水语谈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从大会盛况、大会成果、大会精神等方面向当地水族群众传达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参加宣讲活动的群众多达600余人,现场气氛热烈,群众很受鼓舞。
三是“民师”现场讲,当好“助听器”。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得更透彻,群众听得更明白,每个宣讲小分队自主聘请一位当地“民师”,用当地民族语言复述宣讲提纲。都匀市匀东镇王司小学副校长陈永正用苗语复述宣讲内容,给现场群众详细讲解了党的二十大盛况,讲到大家近年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感党恩、跟党走;荔波县瑶山瑶族乡瑶山村党支部书记谢国军用瑶族语言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提高了村民参与积极性,提升了学习效果。通过身边的“民师”宣讲,让村民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让他们更加深刻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真正让各族群众听得懂、能领会。
四是群众靠前听,传递“好声音”。采取院坝会、板凳会、场地会等多种形式,用双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穿插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有奖竞答或歌舞文艺表演、文体展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互动方式进行宣讲,
使群众坐得住、愿意听、能听懂、记得住。龙里县组织布依族群众用山歌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唱进大山,传入各村各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传承人韦应丽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水族马尾绣的传承人,我很受鼓舞,也坚定了我继续传承发扬水族马尾绣的信心和决心,我一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增强文化自信,带领马尾绣绣娘不断提升手工技艺,开发更多的文创产品,守护好我们的水族文化,守护好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记 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黔南州民宗局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有什么具体举措?
韦文堂: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及省民宗委的关心支持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黔南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作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民族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全州呈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获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四个五”创建模式被赞誉为黔南方案、黔南样本。民族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州民宗局获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0年,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民委表彰为“全国民委系统先进集体”,为贵州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州上下共识和自觉行动。2021年8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黔南州委迅速召开黔南州学习宣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动员会暨黔南州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第一时间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示范州”向“模范州”迈进进行安排部署。黔南州第十二次党代会旗帜鲜明提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的目标,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通过学习宣传引导,全州各级各部门在创建模范州工作中,聚焦主线、突出特点、丰富内涵,各族群众进一步树立“四个与共”,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步成为全州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是制定出台《黔南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在黔南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民宗委的指导支持下,黔南州民宗局调研起草了《黔南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于2022年11月正式印发实施。《实施方案》的出台,是黔南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黔南实践的探索,是推动黔南州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复创工作的具体举措。
三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在全国率先推动“互联网+民族团结”云平台建设,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提升黔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涌现出一批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3个、省级示范区(单位)152个,州级示范单位(区)2127个,极大地丰富了全国示范州的深刻内涵。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和谐发展。
四是“四帮”“五共”丰富城市民族工作内涵。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抓手,将民族工作“触觉”延伸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打造各具特色的示范性互嵌式移民社区,持续开展帮搬迁、帮融入、帮就业、帮解困的“四帮”服务,加快黔南州少数民族搬迁群众真正融入社区生活的步伐,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的“五共”良好氛围,促进各民族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
记 者:下一步如何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民族工作结合起来,推动黔南州民族工作创新性发展?
韦文堂:党的二十大庄严宣告,全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任务既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黔南州民宗系统将紧紧聚焦目标任务,按照黔南州委州政府“贯彻二十大、实现新跃升”和省民宗委关于“黔南民族工作出经验作模范”的要求,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积极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继续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担当、多作贡献、树好形象,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推动全州民族工作再提质、再跨越。
一是将《实施方案》具体化。推动“七个典范”各牵头单位制定全面系统可操作的子方案,明确具体目标任务、工作举措、时间节点、职责责任;州创建办组建工作专班,成立督导工作组,推动创建有序开展,高质量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建设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按照“有阵地、有队伍、有机制、有规划、有经费、有成效”的要求,探索建设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将都匀三线博物馆、荔波县邓恩铭纪念馆等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将黔南师院、黔南州委党校及各县(市)委党校等建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基地,谋划申报都匀绿博园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
三是申报一批“三项计划”示范基地。在黔南州委党校、黔南师院、黔南职院、黔南医专、黔南幼专和各县(市)明确一所中职校建立各族青少年交流示范基地,积极争取将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都匀绿博园等申报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基地,各县(市)重点打造1个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推动荔波、三都、惠水等县(市)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县。
四是创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制定创建指标体系,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将指标体系纳入“互联网+民族团结”云平台,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开展工作调度。按照新国发2号文件要求,侧重基层示范创建工作,评选命名一批示范单位,每年创建国家级示范单位不少于1个、省级不少于5个。
五是持续抓好民族政策落实。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牵头做好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40条政策措施调度,推进民族政策落地见效;做好2023年民贸民品企业贷款贴息申报工作,确保2023年优惠贷款新增30亿元以上,贴息资金达到8000万元以上,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六是持续做好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积极争取资金重点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寨,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和传统村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推动民族村寨农文旅融合发展,开展“富口袋+富脑袋”乡村行动试点建设。申报2023年民族特色村寨等项目49个,申报资金1.2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