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szb@163.com






2022年12月26日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民族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访黔西南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州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刘涵

□ 本报记者 曾入龙

记 者: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我省广大干部群众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请您谈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感受。

刘 涵: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站位高远、视野宏阔,坚持守正创新、彰显自信自强、突出战略谋划、贯穿团结奋斗,充满着理论说服力、思想穿透力、政治凝聚力、时代感召力,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是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作为民宗系统干部,我们要深刻领会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记 者:黔西南州民宗系统如何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刘 涵:一是学习上学深学透。全州民宗系统将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有重点、分步骤、多层次开展学习,切实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确保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推动学习走深走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工作思路、具体抓手。二是宣传上用心用情。结合实际在民族宗教领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深入包保联系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帮扶联系村、宗教活动场所等广泛开展宣传宣讲,聚焦关注点,紧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创新开展双语宣传,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民族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落实上求真务实。要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任务,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找准落实的切入点、着力点。抢抓新国发2号、民办发〔2022〕61号、黔党发〔2021〕34号等文件机遇,向上争取资金项目支持,进一步推进中央、省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各项特殊政策落到实处,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记 者:您刚才谈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上要用心用情。黔西南州民宗委在宣传方面做了哪些安排部署?

刘 涵:黔西南州民宗委聚焦宣传引导,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是加强集中宣传。迅速掀起黔西南州民族宗教领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聚焦全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学习大落实”活动,通过组织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集中研讨、座谈交流等形式,引导全州民宗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推动学习走深走实。二是加强分类宣传。聚焦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贸民品企业等,紧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围绕他们的关注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加强宗教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力度,引导全州宗教界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加强创新宣传。在开展宣讲过程中,充分结合各自实际,发挥创新创造能力,以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的形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聚焦黔西南州民族地区实际,服务好少数民族群体,创新开展“双语”宣讲,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记 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今年以来,黔西南州民宗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 涵:今年以来,黔西南州民宗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为抓手,以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重点,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着力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民族工作稳步推进。牵头草拟《关于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和《中共黔西南州委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黔西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分别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和目标任务,每季度调度工作推进情况,推动各项支持措施落实到位。始终坚持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争取上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830万元,实施项目60个。申报6个“苗绣”“贵银”产业示范点建设,获得省级民贸民品认定企业97家,不断释放企业活力。扎实做好新市民社区少数民族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建立集“管理、服务、文化、组织、自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兴义市洒金街道栗坪社区、安龙县春潭街道天菇居委会2个社区成功申报为省级城市民族工作试点社区。积极备战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争取专项资金100万元,初步确定8个参赛项目、3个表演项目,组建5个训练备战小组,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

创建成果持续巩固。不断健全完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体制机制,扎实开展“七进+N”活动,全州3个单位作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参评对象并公示,4个单位被命名为贵州省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58个单位为2022年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深入开展五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五个纳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州各级党校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培训28期,培训2203人次。积极打造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等6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聘请25位专家学者作为示范基地成员,打牢理论研究基础。以“五旗五徽五认同”为抓手,抓好州级10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学校打造工作。2022年6月,黔西南州作为贵州唯一代表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隆重举办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庆祝活动,充分展示了黔西南州发展新面貌。

风险防化措施有力。按照省委“八个严防”“六个必须到位”和黔西南州委“六防六化”“十个万无一失”要求,盯紧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制定下发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方案4个,持续抓好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记 者:黔西南州民宗委如何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结合起来?

刘 涵:黔西南州民宗委将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积极参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不断推进黔西南州民族宗教工作,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提升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加强向上汇报对接,推荐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交通便利、民族特色浓郁、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积极整合交通、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等部门资金,集中力量提升打造一批特色村寨示范点,力争在5年内提升打造42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二是发展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围绕全省12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结合黔西南州产业发展现状,择优推荐具有一定基础、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力争在今后的5年建设15个产业示范点。

三是实施一批民族乡村振兴试点。指导兴义市、望谟县民宗局谋划好国家民委支持的2个民族乡村振兴试点项目,推荐一批省级民族乡村振兴示范点。力争在今后的5年提升打造8个民族乡村振兴试点。

四是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进村寨活动,力争5年打造50个示范点。

五是全面推进创建国家级示范县(市)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除兴义、册亨、晴隆外的5个县(市)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持续巩固和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果,确保2024年通过国家民委复核验收。

六是依托高等院校、党校、博物馆、文化馆等,积极提升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未来五年,力争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示范基地20个、教育示范基地11个、培训示范基地20个。

--> 2022-12-26 ——访黔西南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州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刘涵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27570.html 1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民族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