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宋 兰
记 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民族宗教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结合贵州民族宗教工作实际情况,安顺市民宗委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方面都做了哪些部署和安排?有何侧重点?
杨 桂: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安顺市民宗委党组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以坚定的政治自觉、严肃的政治态度、高昂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超前筹划、精心组织,迅速在安顺市民族宗教系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一是在学习传达上行动迅速。全面落实省委和市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相关部署及省、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结合安顺市民族宗教工作实际,对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进行细化安排,督促指导安顺市民宗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方向准、思路清、成效好。二是在学深悟透上贯通融合。结合安顺市民族宗教系统工作实际认真谋划制定工作方案,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主题,通过开展党支部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网络自学和领导班子带头到民族学会、宗教团体开展宣讲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更加深刻感悟党的核心伟力、思想伟力,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的主题主线,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贯彻落实到民族宗教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三是在宣传引导上措施有力。积极组织安顺市各民族学会、宗教团体等,通过电视、手机、网络直播平台等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民族学会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力度,切实做好民族文化、民族古籍的挖掘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自觉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共同维护安顺市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记 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安顺市民宗委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有什么具体举措?
杨 桂: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市民宗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传承弘扬“敢闯敢试 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在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实践中,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打造出各民族“三交”互嵌、共生繁荣的“安顺样板”。一是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在强化政治建设中把稳民族工作的时代航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编入《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全市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基层活动,推动创建工作拓展到进景区、进商圈、进家庭、进岗位等。党的十九大以来,安顺市获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示范单位33个(其中国家级3个),市级命名示范单位141个,命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18家。1个集体和2名个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6个集体和11名个人获省级表彰;市级表彰了70个模范集体、100名模范个人。各行业各领域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不断涌现,营造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二是传承“敢闯敢试”的优良传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探索中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探索中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对安顺市的支持,“十三五”期间累计争取到15852万元,2021年争取到3250万元,2022年以来累计获得3450万元,用于投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等,有力助推了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安顺优势特色,围绕全域旅游做好民族特色村寨规划、保护和发展,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良田镇乐运村、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顶云街道石板井村、平坝区夏云镇小河湾村、平坝区白云镇邢江村等4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力开展民贸民品企业扶持、民族工艺品宣传展销、民族传统手工艺培训等,多措并举带动蜡染、刺绣等民族传统手工产业蓬勃发展,68家企业获得省级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命名挂牌。通过一系列区域化精准性的差别化支持政策,改善了民生、凝聚了民心,为加快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弘扬“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中广泛凝聚思想共识。秉持春风化雨、以文化人的“滴灌”理念,大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特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确保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基层不留死角和盲区。充分发挥王若飞故居、陆瑞光纪念馆、黎阳航空小镇展览馆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着力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安顺故事”,潜移默化地开展红色革命教育、历史传统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不断增进“五个认同”。民族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以射弩、高翘、滚铁环、抵杠、木板竞速等为代表的民族体育运动分别获得全省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金银铜奖。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的《亚鲁王》《弄染之光》《阿歪寨》等一批民族文化精品分别获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银奖,展示了安顺多彩的民族风情,增强了各族群众“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文化自信。
在安顺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活动为抓手,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责任,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越来越扎实,势头越来越强劲,在推进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的过程中,谱写出各族群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未来,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安顺市于2021年获得“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命名,并于今年4月被贵州省推荐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申报对象。
记 者:安顺市民宗委将如何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民族工作结合起来,推动民族工作创新性发展?
杨 桂: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一高地、五个区、五个新安顺、八大工程”的“1558”发展思路。对民族宗教领域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制定明确的时间表、施工图,确保党的二十大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部署在安顺落地见效。一是不断加大向上争资争项力度。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加强向上对接汇报,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建设,推动包括蜡染、苗绣、雕刻、银饰等在内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二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市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三是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发展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体育、民族饮食、民族节庆等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联合市直各部门深入推进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四是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安顺实践”。积极引导各宗教继承和发扬长期以来中国化、本土化的传统,主动适应社会,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和谐包容的优良传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