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莫耐兴
记 者: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此,毕节市民宗局如何全面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王荣猛: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举旗帜、站位高远、视野宏阔,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新征程上民族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毕节市民宗系统将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
一是深刻领会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历史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特别强调:“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可以说,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种伟大的成就与变革,为我们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重要保障,也铸就了我们坚定的历史自信:我们过去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展望未来,也必将取得更为伟大的胜利与荣光,继往开来,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二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充分体现了9600多万党员和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人民之大幸、民族之大幸。新时代新征程上,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继续为我们掌舵领航,我们特别有底气、特别有信心、特别有力量、特别有希望。“两个确立”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共识和共同意志,已经写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写在中国的大地上、写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坎上,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使忠诚核心始终成为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成为政治生态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三是牢牢把握未来工作目标的开创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明确了目标实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各个领域的改革、发展、稳定、安全任务进行了谋篇布局与科学部署。毕节市民宗局将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凝神聚力、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将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
记 者: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请您谈谈毕节市民宗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有哪些作为?
王荣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毕节市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是毕节做好民族工作的第一要务。对此,我们加强工作统筹,依托各级党组织学习、党校培训、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媒体报道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毕节市民族研究所等社科机构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毕节实践研究,积极申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研究项目,讲好毕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同时,聚焦学校、乡镇、村(社区)等重点,围绕突出特色、亮点,巩固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创建成果,推动七星关区大屯彝族乡三官村、织金县龙场镇阳光村营上古寨创建工作,着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典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毕节市“十四五”规划和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切实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书写崭新篇章。
记 者:党的二十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今后的工作中,毕节市民宗局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荣猛:党的二十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毕节市民宗局将加大争资争项力度,谋划和实施一批民族特色村寨提质打造、民族特色产业培育、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建设等项目,夯实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和《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文件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加强与文旅、住建部门沟通协作,精准谋划和实施一批高质量项目,促进民族特色村寨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
二是提质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全市遴选3个区位优势明显、民族特色鲜明、风情浓郁、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民族特色村寨作为2023年重点扶持打造对象,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更好发挥民族村寨助力旅游产业化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着力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多样化的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产业示范。
三是加强民贸民品优惠政策落实。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加强对民贸民品贷款贴息优惠政策宣传力度,抓好贷款贴息资金绩效管理,持续深入推进国家民贸民品政策落实,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发挥企业对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四是做好“黔系列”品牌打造。加强与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的联系沟通,加大“黔系列”品牌及政策宣传力度,对标对表标准要求,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黔系列”品牌。鼓励获得认定的企业积极入驻省“黔系列”品牌产品展示馆,参加“多彩贵州·多彩宝”“一码贵州”“‘黔系列’品牌产品电商直播”等平台的线上销售,助推“毕货出山”。
五是推进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大力发展苗绣、蜡染、漆器等民族传统手工艺业,着力实施一批传统手工艺原料生产基地、扶贫车间和技能培训项目,举办苗绣等传统手工艺人才培训班,发展壮大传统手工技艺人才和技术骨干队伍,促进“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