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析晁 符艳丽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这一直是沙子乡弄染村党支部书记王荣珍的目标。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沙子乡人,她始终探寻带领村民一道致富的新路子。
王荣珍从小辍学,不甘落后的她,向家里借了120元的本钱,开启了“创业”之路。在20多年的打拼中,她开办过养猪场、服装店、餐馆,成为弄染村群众交口称赞的致富能手,王荣珍总说自己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脚下这片生她养她的热土。
热爱家乡的她更想为弄染村的发展添一份力,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1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她的思想觉悟和能力素质得到提升,于2016年11月当选为弄染村党支部书记。王荣珍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了她奋斗的目标。为高效开展村里各项工作,她毅然放弃餐馆经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改变妇女的地位,只有提高她们的经济地位才能提高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王荣珍说。
2019年,王荣珍筹集到第一笔资金,成立弄染村第一个妇女扶贫车间,带动该村妇女就业增收,在扶贫车间有20余人长期就业,临时就业人员有50余人。在谈到为什么会选择成立手工艺服饰公司时,王荣珍说:“沙子乡的妇女天生就有一双巧手,会蜡染、会刺绣、会织布,在少数民族服饰、工艺品制作上有一定的基础,经过老技艺人的指导,很快就能上手制作。”现在,扶贫车间让沙子乡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
记得2012年,当时政府规划发展村里基础设施,在协调土地上遇到了难题,大家抱着“地是农民的生命,田边地角也不能让”的思想,这让政府犯起了难。当时,王荣珍拉着乡邻姐妹们唠起了家常:“现在种几十斤的粮食,要背到几公里外的街上才能卖,娃娃读书每天要走好几公里,马路修好了,上街上学都可以坐车,村里发展好了,学校也会建到村里来。”王荣珍的一席话让大家幡然醒悟,现在的弄染村组组通公路,户户过上了小康生活。
“王支书,快来我家坐坐,喝杯水!”如今,王荣珍走在村里,村民们都热情地与她打招呼。“每每听到村民们的肯定和感谢,我觉得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王荣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