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szb@163.com






2022年12月15日

贵州持续强化“五个体系”建设 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12月1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省持续深化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努力推动后续扶持工作高质量开展,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在公共服务上持续用力。“十三五”时期,全省新建和改扩建配套学校669所、医疗机构440所,保障了搬迁群众的就近就学和就医。在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教育质量和医疗水平等得到很大提升。今年以来,搬迁群众子女考上普通高等学校的有10082人,易地搬迁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有效途径的优势越来越凸显。

在就业培训上持续用力。制定印发《贵州省关于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三年工作方案(2022-2024年)》,从摸清底数、促进就业、发展产业、盘活资产、监测帮扶、加大支持等6个方面,提出了24条重点工作举措,推动搬迁群众就业更加稳定、更高质量。同时,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强化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鼓励支持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安置点或周边引进就业帮扶车间和发展配套产业,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全省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已就业41.35万户94.31万人,就业率为94%,实现了1户1人以上就业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目标。

在文化服务上持续用力。今年以来,全省各安置点已累计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法治教育和市民意识教育3万多场次,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明显提升,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在社区治理上持续用力。我省全面推广“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治理模式,制定《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村(社区)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完成100个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和43个多功能运动场的建设,积累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新市民计划、六盘水市“两个社区”、毕节市“党建+积分”等管理经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合约食堂”的经验做法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推广,各地安置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在基层党建上持续用力。我省累计向安置社区选派758名第一书记和2625名工作队员,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1099人,党建引领作用贯穿于就业组织、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全过程,安置区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

(本报记者 李林怡)

--> 2022-12-15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27325.html 1 贵州持续强化“五个体系”建设 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