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晓飞
每批次给种重量、给药重量、包衣转速、加药流量……近日,在贵州大学崇厚楼一楼生产车间,农学院学生张民设置好种子丸化包衣机的参数后,伴随着设备的轰隆声,一粒粒穿着“红衣服”的油菜种子从槽口滚落出来。
在生产车间的货架上,摆满了水稻、玉米、高粱等种子的丸化成品。“备齐填充剂、黏合剂、染色剂等原料后,在设备上就能实现智能化操作。不同种子‘衣服’的厚度不一样,每次我都会根据实验需求按量生产。”张民说。
种子为何要制成丸?“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有18亿亩耕地,小粒种子(≤2毫米)种植面积达2.42亿亩,丸化率除烟草达到100%外,其余普遍不足3%。”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李振华介绍,一直以来,他都在研究如何通过丸化技术提高规模化生产种植效率,助力农业现代化。
丸化是以种子为核心,辅以填充剂,并掺入杀虫剂、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等材料的分层包裹技术。“穿衣后的种子能实现种、肥、药同播,且变大变规则的种子有利于机械化精播,更抗病、更抗虫、更抗逆,有助于作物增产增收。”李振华说。
“但不同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有的粒径小且形态不规则,加上不同地域土壤条件也不同,为其找到合适的‘衣服’有一定挑战。”李振华说。
2019年,李振华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基于产业化的种子丸化教学课程。
截至目前,李振华团队已研发出种子引发剂2种,苗立壮、苗立建、拌种剂3种,重质裂解型、轻质裂解型、轻质崩解型等5种种子丸化新型填充剂,并编制了白菜、高粱、生菜、娃娃菜、芥菜等种子丸化企业技术标准。此外,其所需的主要原料成本也控制在每吨1万元左右,比国外进口价格便宜2至3万元。
针对高粱、蔬菜、桑树等产业,李振华及其团队在仁怀市、习水县和大方县等地建立了多个示范点,通过向农户赠送丸化种子,开展讲座、培训会、远程视频答疑等方式推广丸化种子技术。并陆续与省内外大型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开展多类型合作。
“我们将持续聚焦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以种业技术为根本大力开展丸化技术攻关,让每一颗小粒种子都穿上‘新衣’,保障粮食安全,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种业强国不懈奋斗。”李振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