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恒
“今年已接近尾声,大家再加把劲,辛苦一下,争取在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
“大家一定要注意施工安全。”
“请大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初冬时节,走进兴仁市屯脚镇九头村俄典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寒冷的天气没能阻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热情,十余台挖机、推土机正来回穿梭在田间,忙着表土剥离、平整土地……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兴仁市作为全省20个标准化农田建设之一的县(市),“十四五”时期,该市计划推进土地整改22.43万亩,目前已实施近6万亩。在项目建设时,为降低群众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期间带来的经济损失,由兴仁市农业农村局统一按每亩700元的口粮补贴拨付给群众。
“政府不但帮我们把土地平整好,修好排灌渠,还给我们发放口粮补贴,这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损失。”看着自家一块块平整的土地,村民杨弟康竖起大拇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年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紧盯粮食安全,努力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饭碗”牢牢端在农民手里。
2012年至2021年,黔西南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9.56万亩,每年均按照省级要求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今年,省级下达黔西南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9万亩,截至11月22日,已完成12.42万亩,预计年底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在兴义市乌沙镇牛膀子片区科田槽子工程项目点,水泥罐车来回穿梭在刚修建不久的机耕道上,忙着为道路浇上混凝土对路面进行硬化。看着即将建好的机耕道路,村民李元华赞叹不已。
据李元华介绍,牛膀子村大部分村民的土地都位于科田槽子,该地没有水源点,且道路不通,每到播种和收成季节,村民们只能靠人背马驼。如今建好了机耕道路和高位水池,村民种庄稼的积极性高了不少。
“要想富,先修路。现在路修好了,三轮车直接开到地里,方便多了。”李元华说。
普安县盘水街道白石村牢牢把握公安部帮扶机遇,今年3月,公安部投入500万元帮扶资金、普安县农业农村局投入64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打造白石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和建设高标准农田,于今年5月建成159亩高标准农田,目前,已完成第一季水稻种植采收。
为了提高村民收益,最大限度把闲置土地高效利用起来,村民将建好的高标准农田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承包给村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管护;农忙时节,村民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平均每天可收入120元。此外,在合作社收益的情况下,还将40%的利润分发给拥有土地的村民。
“我们采取这种模式,村民就有3笔收益,土地也得到较好的利用,同时,在农药、肥料等使用上也更加标准化。”白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兴好说。
建在册亨县丫他镇板街的高标准坝区,采取大季种高粱等粮食作物,小季充分利用各闲田土地种蔬菜的“粮蔬”轮作模式。该坝区高标准农田总面积1281亩,于2017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机耕道10.2公里、排水系统15公里,已实现土地平整和喷灌系统全覆盖。
时下,坝区内的千亩蔬菜相继成熟,每天都有近20吨蔬菜发往广东地区,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着采收、称重、装车运输,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望谟县麻山镇打郎村纳岜组排洪渠项目建设现场,村民黄元智和同村的几位工友一边娴熟地和着砂浆,一边用石头堆砌墙坎。据他介绍,自该项目开工建设以来,自己就和工友们到这里干活,平均每天能拿到200元的工钱。
“该项目点每天都有大量的用工需求,最多的时候一天有70余人次,我们主要招附近村寨的群众到这里务工,这样他们离家近,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麻山镇副镇长王柱说,在家门口挣钱,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
今年以来,黔西南州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大力推广以工代赈等方式,优先安排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将当地群众务工收入提高到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的20%以上。截至10月底,全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带动当地群众务工人数2417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139.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