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szb@163.com






2022年12月09日

从《贵州民族报》的成功看抓报纸特色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刘庆鹰,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原正厅级总经理,现为中国报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省管专家、二级高级编辑。

□ 刘庆鹰

2021年12月31日,我省93岁的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我国著名作家龙志毅先生因病与世长辞,我写了一篇悼念龙老的文章。送哪家报社发表好呢?我第一个想到了《贵州民族报》。果然,《贵州民族报》刊发后,反响强烈,仅通过短信、微信我就收到600多条反响意见,可见《贵州民族报》影响之大。说到《贵州民族报》的影响,我还想到两件事。

一件事是今年初人民日报一帮老朋友来贵州,大家说到这些年受到网络的冲击,纸质媒体每况愈下、日子越来越难过时,餐厅里正好有几份供客人阅读的报纸,其中就有《贵州民族报》。人民日报原事业发展局局长谷嘉旺随手翻了翻《贵州民族报》,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报纸在他手里停留了20来分钟。谷嘉旺很动情地说,《贵州民族报》特色鲜明、很有个性,其个性就在它紧紧盯住“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点发力,几乎所有稿子都围绕着这个点转,于是在纸媒日子难捱的当下,《贵州民族报》闯出了一条生路,其稿件在时、度、效的把握上很是到位,增强了报纸的权威性、吸引力、感染力和视角冲击力,网络版也特色鲜明、个性凸显,办得风生水起,自然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共鸣,起到了鼓舞斗志、激励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

第二件事是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时的同学、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沈开运今年5月中旬来贵州,希望我找几份贵州的报纸给他看看。沈开运就几份报纸反复比较后,还是认为最有看头的是《贵州民族报》。他同时关注了《贵州民族报》的网络版,认为其网络版体现了《贵州民族报》创新驱动的勇气与智慧,特别是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的做法值得点赞。对《贵州民族报》坚持推进内容创新,以及用思想和创意统领互联网最新技术的做法,沈开运亦予以充分肯定。其观点与谷嘉旺不谋而合。沈开运还认为《贵州民族报》可贵就可贵在以多形式多角度宣传和阐释贵州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民族风貌、民族品格,使读者由贵州这个点看到了全国56个民族孜孜不倦的深沉追求与变化,这个追求与变化就是56个生生不息的民族之所以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改变困境、发展壮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他们求翻身、同富裕、谋发展、共进步、向未来。《贵州民族报》从贵州实际出发,抓住这一点生发开去做足文章,尤其是讲好多民族故事、传播好多民族声音,自然使报纸有着丰厚的生活底蕴和文化滋养,其优势必然独特化、个性化,报纸的群众基础和读者数量亦跟着增加。

我个人也认为在我省甚而在全囯的同类报纸中,《贵州民族报》亦是办得最具特色的。

抓住特色方有读者、方有市场。《贵州民族报》的编者深谙此理。贵州各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思想脉络、未来走向等特色基本上一直在他们的视线中,被他们收藏、开发、挖掘、培植、使用、扬弃、维护。于是,有了特色便有了品牌,有了品牌便有了读者。特色、品牌、读者使《贵州民族报》底气十足、活力满满,形成了该报创刊以来的良性循环、最好局面。

而我们省的个别报纸,不大重视用好特色,精耕细作抓几个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他们往往计划性不够,遇事平均用力,纸质版也好,网络版也好,什么都想抓在手上、冲在前面,结果由于缺重点、缺深度、缺策划、缺群智,常是时间花了,却浅尝辄止、收效甚微、事倍功半,费力不得好。要知道,离开了特色,报纸的内容是新不起来、立不起来、深不下去的。

一句话,就我的理解和我对《贵州民族报》成功的观照,《贵州民族报》的特色、影响力、读者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着的。没有特色就没有影响力,缺乏影响力就谈不上有多少读者。唯有三者齐上、科学配合、规范运作,方能达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宣传效果。

《贵州民族报》的做法值得我们省的一些报纸学习、借鉴。(转自《贵州文艺评论》)

--> 2022-12-09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27008.html 1 从《贵州民族报》的成功看抓报纸特色的重要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