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昌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与此同时,《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指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加快低效林改造,稳妥探索开展人工商品纯林树种结构优化调整试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这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贵州林草科技工作,助推乡村振兴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工作思路。
贵州林业科技推广主要面临的挑战
成果供应相对不足。科技成果供给与群众对新时代林业产品需求的矛盾较为突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不及时,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信息壁垒依然存在。
技术成果转化难。林业技术推广制度建设有待完善,镇(乡)、村两级应充分发挥对于农民林业技术技能的组织作用。同时,林业科技项目建设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技术推广和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科技推广硬件设施建设相对不足,林业技术在基层推广存在一定难度。
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型人才相对缺乏,基层林业科技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学术交流的机会少。专业人才的科研经费有限,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创新氛围不浓。创新平台、领创人员、产业技术攻关成果相对较少,创新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贵州林业科技推广的优化措施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立足林业科技推广,笔者认为,要在强化科技支撑、注重人才培养、优化创新环境、加大适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加大力度,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林草现代化水平,实现贵州林草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依托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引才引智,搭建贵州林业科技专家咨询服务平台。重点围绕林业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专项研究攻关。进一步扶持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支持引进优良种质资源,优化栽培模式,研发机械设备,改进加工工艺,加快成果供应。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一批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林业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乡土实用型人才培养,做好发展带头人、技能服务型人才、生产经营型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工作,培育一批能够熟练掌握林业生产技能的农户和青年技术骨干队伍。提拔一批懂技术的专家到领导岗位。充分挖掘优质林草专家,建立高标准、高素质的线上线下专家库,支持行业专家和乡土人才承担推广项目,激励和扶持优秀人才,逐步完善鼓励扶持机制和管理措施,激发林草专家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着力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
优化创新环境。加大力度引进创新机构、创新人才,进一步构建和优化科技创新生态,通过培育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机构、创新人才成长和更好发挥作用的环境。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加大优化创新环境的跟踪督促力度,通过推动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快成果转化。鼓励科技人员带着适用性技术,利用研究成果创办企业自主经营。
强化技术应用。完善技术培训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云服务等信息技术,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应用。支持打造林业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种质资源库等科研推广基地和前沿技术试验示范平台。进一步加大林业科技推广类公众号开发力度,完善林业科技资讯、科技推广典型示范内容,加快实用技术成果发布,畅通互动交流渠道,探索高效性、实用性、便捷性的科技服务平台,实现“林农点单、专家送餐”的科技服务模式。加强企业合作,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一对一式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打通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科技服务效果。(作者单位:贵州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