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省民宗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及推动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为抓手,通过“四个注重”工作措施,加快推动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品牌,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注重政策扶持。将民族传统手工艺项目纳入发展规划,安排项目资金,用好贷款贴息政策,助力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加强规划引领,在编制“十三五”“十四五”全省少数民族团结进步发展规划中,将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作为重要内容,有计划推动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安排项目资金,每年安排资金扶持一批苗绣、贵银、蜡染等民族传统手工艺企业打造产业示范。支持贷款贴息,将符合条件的苗绣、蜡染、民族服饰等手工艺企业认定为民贸民品企业,支持用好贷款贴息优惠政策。
注重人才培养。坚持将人才培训、培养作为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重要方式。实施人才培养行动,举办民族传统手工艺人才培训班,评选命名民族刺绣大师、蜡染大师、银饰大师等。开展“双培”行动,组织民族地区妇女群众开展民族刺绣等实用技能培训,带动群众就业。实施技艺传承行动,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依托手工艺企业、手工作坊等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提高技艺传承水平,助力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
注重品牌推广。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创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的宣传推广方式,不断提升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的知名度。打造“黔系列”品牌,将“黔绣”“黔艺”“黔织”作为“黔系列”品牌工作重点,进一步丰富“黔系列”品牌产品体系。举办服饰大赛,探索将苗绣、蜡染等手工艺与民族服饰创意相结合,向社会推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实用性的服饰产品。组织参展参会,积极推动民族文化产品“走出去”。
注重平台建设。围绕让民族文化产品更好融入市场、走进大众、服务社会,从生产、销售等方面积极搭建平台。支持建立产业基地,支持引导民族传统手工艺龙头企业到民族地区建立手工产业基地、扶贫车间,促进技艺保护传承与群众增收致富双赢互利。支持建立教学平台,围绕民族传统手工艺学科,积极引导高校在手工艺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推动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支持建立销售平台,建立“黔系列”品牌电商平台,支持“黔绣”“黔艺”等“黔系列”品牌产品企业在省内主要高铁站、景区、商圈建立35个“黔系列”品牌产品专柜专店,积极拓宽民族传统手工艺产品销售渠道。(沈闵综)